长三角涌现出十余座纺织城
县长冯建荣说:“中国轻纺城无论在硬件、软件,还是配套设施、市场营销方面都与现代交易的要求不适应,中国轻纺城必须来一场维新变革。”
冯的担心来自于中国轻纺城自身的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以及外界的各种压力,按当地的说法是,前有强者,后有追兵。
所谓“前有强者”,那就是最近被媒体轰轰烈烈宣传的中国第一大专业市场——中国义乌小商品城。
“说实话,现在中国轻纺城的发展步伐已经被中国小商品城拉开了。”绍兴县副县长孟柏干分析说,由于义乌小商品城完全由政府主导,整个义乌市的规划建设都是围绕小商品城开展的,商业繁荣到哪里,人气就集聚到那里,基础建设也就跟到那里。而中国轻纺城2002年由于民资大举进入而完全成为一个民营企业,政府忽视了市场的带动作用,导致中国轻纺城业态这几年停步不前,几乎还停留在传统交易阶段。
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目前老市场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现代服务功能不全,甚至连空调都没有,市场面貌严重老化,“就像一个农贸市场”。而市场交易方式仍以现货交易、现金交易、现场交易的“三现”为主。
“更为重要的是,义乌市由政府主导市场,采取最高租金控制商务成本;而中国轻纺城由于完全市场化,直接导致市场房租居高不下,大大提高了商务成本,严重影响了轻纺主业的发展。”
一位经营户告诉记者,现在轻纺城的营业房,经过几手炒作后,房租比一手转让价格大概要增加五到十倍,真正赚钱的是那些房东,经营户实在赚不了多少钱。
所谓“后有追兵”,指的是蔓延长三角乃至中国的轻纺城“造城运动”。今年4月,深感危机的绍兴县对国内纺织城首次展开广泛调研。调查发现,近年来,单在长三角就涌现出大小10余座纺织服装城,涉及资本近百亿,一上来就是上百万平方米的规模,且几乎每个“轻纺城”都宣称要成为“业内航母”。
孟柏干说,新建市场有后发优势,所以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都远比老迈的中国轻纺城要先进。调查还发现,这些轻纺城的经营者几乎都是中国轻纺城这个“黄埔军校”毕业的,有些还是非常大的企业家,他们说离开中国轻纺城,就是因为轻纺城的商务成本太高。
孙哲君说:“改造后的中国轻纺城,将严格控制房屋租金,严禁炒作,以此来控制商务成本,甚至做好了政府亏几年的打算。”
“中国轻纺城是绍兴的‘通灵宝玉’,是绍兴轻纺产业的立业之本、柯桥城市的立城之本、经济强县的立县之本。”冯建荣说,“没有了这块宝玉,绍兴的经济社会就会‘失魂落魄’,经济强县的地位也会发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