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体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百年名社穿上科技保护衣 西泠印社防雷工程结束

www.zjol.com.cn  2006年08月03日 10:54:4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天上午,随着工人拆下华严经塔北面安装避雷针时捆扎的最后一段脚手架,一张组合式的避雷网把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西泠印社给保护了起来,加上此前已经安放到位的15个防白蚁引诱包,历时20天、花费20余万元的西泠印社孤山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防雷:组合式避雷网在地底相连

  跨进印社大门,长长的印廊后面,一根细细长长的银白色的金属杆直冲天际,“我们总共装了6根避雷针,”西泠印社文物管理处处长王佩智向记者表示。

  沿着孤山弯曲的小径往上走,路边一根直径2厘米左右、墨绿色的避雷针夹杂在一丛翠竹中,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题襟馆后,一块黑色的钢板是另一种式样的避雷针。而在印社地势最高的华严经塔北面,也就是游客不太看得见的背面,一根钢筋像一条蛇似地贴着塔身“游”下来直至地底。

  “为什么塔上的这根避雷针不像别的那样有个凸起的针尖?”对此,王佩智解释道,因为塔尖的宝顶就是金属的,为避免破坏景观,所以就不用针尖了。“华严经塔原来的避雷针像一根斜拉的钢缆,跟环境不太协调。这一次,把避雷针涂成黑色或墨绿色,或做成不同的形状,都是为了尽可能少地破坏孤山上的景观。”

  据施工方浙江东方防雷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陆人治的说法,这6根避雷针全部通往山下,在地底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种网状装置能产生感应电荷,中和部分雷电,是法国世界杯时使用的先进技术”。

  防白蚁:让白蚁们失去生育能力

  南方气候湿润,特别有利于白蚁生长。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中很多建筑构件都受到了白蚁的侵害。王佩智说,“最严重的时候,一整根梁都被蛀空了。”后来印社有些建筑改用了水泥,想着这样总解决问题了吧,“原来以为白蚁只吃木头,没想到现在连水泥构件都啃”。

  因此,防治白蚁成了百年西泠印社的常设工程,今年,来自杭州市白蚁防治所的工程师,一共在孤山埋设了15个装有这种药物的“引诱包”——这是一种绿色的小罐子,有点像电影中的手雷。半截埋在土里,伸在外面的半截有一圈一圈的网格。

  王佩智说,今年的防白蚁,采用的是一种更生态、更环保的新技术,“是去年刚刚研制出来的,药饵里面含有一种能让白蚁失去生殖能力的成分”。不过药物是有时效的,所以效果再好,隔个三年左右,还得再来一次。

  明年的重点是保护摩崖石刻

  作为全国文保单位和杭州市的一张金名片,西泠印社每年花在文保方面的经费都有100多万元,除了上述不可移动文物外,还有家具、字画修复和文物建档等工作。据王佩智介绍,明年印社将重点研究孤山上室内外300多处石刻的保护,尤其是10多处室外摩崖石刻。

  “这些石刻很多都是相当珍贵的名人手迹,瓶颈还是气候问题。像印泉那边的那块石头,由于流水冲刷一层一层地自然开裂,保护的难度很高。”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蒋梦桦 李震宇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西湖周围是个“重雷区” 西泠印社“隐型”防雷 2006-08-02
·西泠印社的精彩复活赛——浙江文化体制改革调查 2006-07-25
·防雷不破坏景观 西泠印社宝塔披上先进"防雷衣" 2006-07-25
·西泠印社"脱胎换骨" 去年销售收入超过4200万元 2006-07-19
·一把小小折扇 西泠春拍会上拍出百万[图] 2006-07-17
·白蚁侵袭,西泠印社还好吗?保护工程下周将启动 2006-07-12
·西泠印社2006年春季拍卖力推华人西画雕塑 2006-07-11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屡遭白蚁侵害 西泠印社大灭蚁 2006-07-08
·西泠印社请你设计"文化名片" 印文化创意赛征稿 2006-06-2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