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义乌全面实施“乡财市管”改革,着力把好“人”与“债”的口子,规范“收”与“支”的行为,加强“绩”与“效”的管理,促进镇街财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确保每年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是义乌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最新举措之一。
省委、省政府于今年5月作出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决定后,义乌干部群众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在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层层开展“全省学义乌,义乌怎么办”的大讨论,发动大家一起来找问题、找差距。同时还有更广泛群众参与的“义乌精神”大讨论。在征集到海内外寄来的6万多条“义乌精神”表述语的基础上,从中总结概括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新时期义乌精神。百万外来建设者也备感振奋,认为他们同样是“义乌发展经验”的实践者,现在要以亲身经历向家乡宣传义乌经验,让更多地方、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以全省学习义乌发展经验为契机,义乌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以“寻找差距、理清思路、凝聚人心、走在前列”为要求的重点课题调研,学习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争取到“十一五”期末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
大家表示,“义乌发展经验”是20多年来改革经验的积淀,进一步提升发展经验,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坚定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坚定“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不动摇。今年8月,义乌确定了涉及投资管理、财政管理、规划管理、资源要素市场等的20多项改革项目,将任务分解到政府有关部门,并组成协调、督察和考核评价机构。
“全省学义乌”的热潮,为义乌的“十一五”开局之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该市计划投资百亿元,全面掀起新一轮市场建设的热潮,抓紧编制“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加快重点工程建设,重视建设项目的包装,目前国际商贸城医院、机场航站区扩建、口岸场站建设、旧村改造示范工程等已经破土动工。
面对“全省学义乌”的热潮,义乌积极创建创新型城市,加快了打造国际小商品研发中心的步伐,制定了“大院名校虚拟研究院”方案,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密切与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杨浦区科委的合作交流,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密集企业。截至目前,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投入研发经费1亿元,投入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达168个。同时加大生态市创建力度。
在“全省学义乌”的热潮鼓舞下,义乌市十分重视和谐社会的构建。从6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5个方面的专项整治,整改安全隐患6469处,补签劳动合同3.2万份,补发外来建设者工资245万元,从而为义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全面、协调、快速发展营造了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