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长达近两万字的“浙江留守儿童大型调查纪实”文本,昨天从浙江万里学院出炉。所有参与调查的350名师生,心头都沉甸甸的。
留守儿童,又被称作是城乡二元体系发展下形成的“制度性孤儿”。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隅居在农村,可谁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以及将来对社会的影响呢?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或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就是一个飘忽的影子,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希望。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状况,也是建设和谐城乡体系的重要环节。那么,这次调查中,万里学院的师生们感受到了怎样的责任?
在这次调查中,浙江万里学院18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省内11个市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活动,350名学生走遍了108个行政村,采访了365名留守儿童、360名监护人、110名村干部。
其中,当地共有14周岁以下农村儿童15632名,其中留守儿童3701名。在抽取的地区样本中,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杭州淳安富文乡(80%)、台州仙居(65.3%)、湖州长兴(63%)、温州永嘉(58.12%)。
孩子的一封没寄出的信
爸爸妈妈:
最近身体好不好?爸爸,我知道你在厂里工作很辛苦,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起床,晚上要很晚才睡。也许您会说,没关系,多休息一会就行了。但是我还是要劝你多注意身体。妈妈呢?身体好吗?奶奶在田里干活很累,我希望你们早点回家,帮奶奶干活。前几天,奶奶让姑夫来帮忙,姑姑也来了。我在家里还好,学习也可以。过几天就是毕业考了,所以我一直都在复习课文。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考出一个好成绩。
对了,最近奶奶身体不是很好。昨天,奶奶在田里打药水时,只打了一半。还有,奶奶每天从早忙到晚很少有时间休息。我希望你们能够多关心一下奶奶。我也在这里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你们的儿子:华斌杰
2006年7月6日
这是7月6日,调查人员在平湖市曹桥街道小男孩华斌杰家看到的一封信。当时,他伏在一个水缸盖上,正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信。
这是一封未寄出的信,因为不知道地址。华斌杰把信叠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他希望不久以后,就能知道爸妈打工的地址,然后将信寄给他们。
从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一个个孤独的孩子流着眼泪,攥紧小拳头默默地喊:爸爸妈妈,我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