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品依靠低价竞争在浙江大学法学教授陈剩勇看来,浙江之所以招致较多的“洋官司”,与其自身经济结构有较大关系。因牵涉各方利益,国际贸易市场上各种名目繁多的反倾销、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目前,浙江省的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以量的增长为主,自有品牌严重匮乏,出口商品仍然依靠低价竞争,这些都极易成为招来其他国家“贸易弹”的靶子。
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朱康对此也有同感。他举例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温州制造的金属防风打火机,市场价格不到一美元,国外厂商纷纷在温州下单生产。见这一行业有利可图,几乎是一夜之间,温州冒出了两千多家打火机生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企业之间开始相互压价,价格优势演化为血淋淋的“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直至逼得国外同行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最后招来了反倾销调查。
文化理念存在冲突“文化理念的冲突是浙江产品频频遭受反倾销调查及其他损害的第四大原因。”周小平说,在许多西方国家,许多商人们认为,只有在竞争谈判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但浙江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不理解西方贸易文化的这一特点,在谈判过程中,一上来就赤裸裸地把价格放到最低点,不给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引起了对手的反感。
原温州市鞋业协会秘书长朱峰对记者说,过去温州人在西班牙直销温州鞋,从发货到零售一条龙自我“包干”到底,所有环节的利润“独吞独占”、“吃干榨尽”。温州人原以为这是好事,但没想到引发出一系列连锁反应,就连当地的企业和工人都要与中国鞋商“拼命”。2004年,西班牙的埃尔切市就曾发生“火烧温州鞋”事件。
国际官司赢了八成靠什么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与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地处浙江南部沿海的温州市一直是浙江的缩影。
温州市外经贸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处处长周小平介绍说,加入WTO以来,温州出口额迅速增加的同时,眼镜、打火机、鞋类等20多种产品遭遇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涉案企业400余家,涉案金额4.9亿美元。“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温州市共发生国际贸易壁垒案件41起,可诉34起,应诉23起,应诉率67.6%,结案15起,胜诉12起,胜诉率达80%。”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了解了温州人是如何打赢八成“国际官司”的,对浙江应对反倾销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寸土必争依法维权2001年11月13日,我国加入WTO后第3天,土耳其对外贸易署发布的一份眼镜保障措施公告在温州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此案涉及金额只有600万美元,只占温州眼镜行业出口总额的1.3%,即使放弃了影响也不大,但考虑到土耳其与欧盟的特殊关系,一旦土耳其此举赢了,很可能会引起其他欧盟国家效仿,市场就会出现雪崩式反应。温州的眼镜制造商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立即应诉。
在中国轻工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温州13家受到进口壁垒挑战的眼镜生产商,委托律师向土耳其政府递交了反对进口壁垒的抗辩书与有关证据。随后,还派出代表随商务部公平贸易局领导到土耳其反复游说磋商,最终,使土耳其方面改变了态度,使问题得以解决。
这场“国际官司”,被称为“中国入世第一仗”。其所以获胜的“眼光远大、寸土必争、不畏不惧、依法维权”经验,对温州人后来应对屡屡出现的“国际官司”产生了深远影响。
预警机制防患未然温州人之所以能打赢八成“国际官司”,与温州市拥有一套反应灵敏的反倾销预警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