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3年6月,温州就率先开通国内第一个进出口公平贸易网,宣传公平贸易基本知识,通报反倾销预警信息,指导企业利用WTO规则保护产业安全,创造性地构筑起富有温州特色的贸易壁垒预警系统。
他们充分利用温州四十多万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优势,建立起产品预警信息资料库和海外市场准入信息数据库,及早了解商业信息,及时为企业发回最新的预警信息。
多方联动制胜法宝“如果说建立预警机制、变消极等待为未雨绸缪,为温州的反倾销‘国际官司’打下了基础的话,那么,多方联动、同心协力则是温州人打赢八成‘国际官司’的制胜法宝。”周小平说,每逢反倾销调查案件出现,温州市外经贸局就马上召开反倾销应诉协调会,政府、涉案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律师一起坐下来想办法出主意。
在应对反倾销调查中,还有一个组织的作用不可不提,那就是温州市的一百余个自治性行业协会,他们发挥了政府和企业无法替代的协调组织作用。
2002年,欧盟提出了CR法规,要求售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接到反倾销调查通知后,温州市的许多打火机企业陷入了对方设置的两难境地:按照WTO有关规则,政府不能介入反倾销具体事务;单打独斗,任何一家企业显然都没有这一实力。沉思良久,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决定联合应诉。他们从涉案企业筹措应诉专项资金,邀请法律专家举行专题分析,边辅导边抗击边制定应诉之策:15家企业递交产业无损害抗辩,2家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而后,温州市烟具协会组成“中国民间第一团”,随同政府部门出访。在欧盟辗转18天,进行了十多次多边会谈和交涉,促使欧盟原本定于2004年6月19日起强制执行的CR法案不得不搁置。
“重灾区”的人有了主心骨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把“中国民间第一团”的欧洲之旅比做软应对,理解为浙江民营企业试图规避反倾销调查,那么《浙江省应对出口反倾销暂行办法》则是从制度层面,对今后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进行硬规范。一软一硬,显示出浙江省应对反倾销调查的新动向。
境外设厂利益共享化解摩擦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浙江省的许多企业不再走“忍气吞声绕开走”、“针锋相对搞游说”的应对老路子,而是在如何更好地“规避”贸易壁垒上动脑筋做文章。
通过合资、联营、收购等多种方式,在境外设立工厂,将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以利益共享化解贸易摩擦。
2001年土耳其眼镜保障措施案后,温州明明光学有限公司在土耳其投资建厂,现已成为该国第三大眼镜生产企业,当年带动出口400万美元,成功绕过了贸易壁垒。
2004年,温州哈杉鞋业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亚的拉加斯投资创办皮鞋厂,在收获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作为中国皮革行业的龙头企业,温州康奈集团的目光已经不仅限于在境外设厂了,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告诉记者,康奈的“新思维”是参与发达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以期掌握贸易规则的主动权。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浙江境外投资企业数居全国第一位,到今年8月底,境外投资累计达到16.85亿美元。
定制度提高抗风险能力在浙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金永辉看来,贸易摩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公众,都应保持平常心态去积极应对”。但为了提高抗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必须规范应对出口反倾销工作。出于这样的考虑,浙江省率先全国出台了《浙江省应对出口反倾销暂行办法》(下称《办法》)。
记者注意到,《办法》共23条,专门列出“职责分工”表,明确规定在应对出口反倾销过程中,县级以上政府该干什么,外经贸局该干什么,行业组织和企业该干什么。参与《办法》拟定的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公平贸易局陈巧艳介绍说,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办法》的另一突出特色是明确申明企业是应诉主体。陈巧艳说,面对反倾销调查,过去,一些企业不应诉或消极应诉,利用立案到裁决的一年时间差,争分夺秒多出货。官司赢了,搭个“便车”;官司输了,大不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搭便车”心理往往最终导致整个应对反倾销的被动或失利,一时之快带来了长期之痛。
为改变这一现状,《办法》对涉案企业应诉作出了硬性规定,“今后,拒不执行应对出口反倾销相关措施的企业将被通报,并记入该企业的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