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总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而长征正是我们民族寻求振兴的精神支点。
(四)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长征这一历史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强信念。手挽手,肩并肩,迎着狂风暴雨,踩着沼泽泥泞,高唱国际歌向着人迹罕至的草地深处进发。尽管红军战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战斗极为频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英勇的红军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这是艰苦军旅中的一幕:天上有敌机,身后是追兵,红军战士的背包上贴着白纸,写上生字,边行军边学文化。面对血与火的考验,笑对艰险,视死如归,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大局至上、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长征路上,年龄大的帮年龄小的扛枪,身体强的扶身体弱的前进,官兵平等,同甘共苦,一块干粮,辗转多人。红三军团一个连九名炊事员相继倒下,却没有一个战士因饥饿而逝。生死关头,大家争相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无论是参加长征的各路红军,还是留守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白区地下党组织,都以自己的战斗和牺牲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冲破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勇气。遵义城里,一个20个人参加的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就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开始。危急关头,拨正船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将中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军民一家、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红军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红军把翻身解放的希望带给了穷苦大众,而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也是依靠群众的帮助才解决的,人民把红军看成自己的队伍,《十送红军》唱出了人民的一片真情。毛泽东说,如果国民党“也学红军的长途转移,那是一定会被消灭的”,“因为他们没有人民的援助”。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年来,每逢重大历史转折,人们总喜欢以“长征”作比,每遇艰难曲折考验,人们总禁不住回望当年。
长征,就这样成为积淀在亿万中国人心中的集体记忆,成为彪炳史册的精神象征。
(五)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种精神,让那段惊心动魄的远征,饱含着理想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气概、集体主义精神、乐观主义情怀,它是我们理解长征这个前所未有传奇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追寻长征意义的重要收获。
(六)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长征的旗帜,把屡遭挫折的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发展的新路,以其特有的伟力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后来取得的一切胜利,无不凝结着长征的不朽功勋。
长征的熔炉,将赓续延绵的民族精神予以承继和光大,它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沿着历史的足迹和精神的脉络,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一步看到长征对于中国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