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嵊州领带能在国际领带业市场吒咤风云的秘诀。”嵊州市领带行业协会会长韩清海说,一条领带的生产需经过22道环节。在嵊州,领带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均有数百个单位参加,这些企业聚集在领带工业园内,充分竞争,相互合作,从而形成独特的块状经济,托起了一个年成交额20亿元的领带业。
从“一村(镇)一品”起步,就近建立专业市场,经过多次产品档次的提升,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逐步构成规模产业和特色经济区块,这是浙江经济强县(市)发展的共同轨迹。
经济学家认为,凭借灵活的机制,成千上万的个私企业在块状经济中通过分工协作,超常规地降低生产成本,然后通过发达的专业市场超常规地降低交易成本,浙江产品因此形成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统计显示,在浙江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出现了块状经济,总产值599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群500多个,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在名列浙江经济第五强的绍兴市,就有23家上市公司打造出令人瞩目的“绍兴板块”。
目前,在浙江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区和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一带,分布着10个全国性制造业中心。有关专家认为,浙江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以块状特色经济形式为表现的制造业,将在浙江下一轮的高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优化结构谋发展4月7日下午,浙江传化集团与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署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合作协议书》,此举彰显了传化进入涉农制造业的坚定决心。传化集团副总裁陈捷说,这是传化实行集团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现在,以2000元起家的传化已形成以化工、农业、物流和投资四大事业领域为核心,资本运营与实业经营互动发展的民管现代企业集团。
可以说,今日的浙江民营企业,已走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阶段,一步步迈向集团化、现代企业的新创业期。他们或创新管理模式,或加大技改力度,或多元化发展,不断促进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由内源式向开放型发展。
据浙江中小企业局介绍,该省通过并购、控股或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实力增强的私企越来越多。目前全省私营企业参投、控股国有企业的已有6000多家,私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1000余家。一部分中小企业还与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一部分优质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相继出现温州强强集团、温州家具集团、中瑞财团等联合体。一批民企迅速成长为大企业集团和行业排头兵。2003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了188家,居全国首位。另据统计,浙江省现有总资产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903家,私营企业集团672家。
民营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使浙江省内要素供给和市场容量捉襟见肘。“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去年底提出,企业“走出去”发展,是浙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必由之路。
其实,哪里有市场、哪里有空间,资本就流向哪里。早在习近平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以前,浙江民企就纷纷登陆外地谋发展。2002年以来,浙江仅在皖投资企业就达322户,总投资46亿元。在黄山市歙县,浙企为其贡献了近90%的外来投资资金。
今年上半年,宁波奥克斯集团携资10亿元挺进南昌;温州鞋业巨头奥康集团不久前到重庆璧山县建立“西部鞋都”;万向集团则将发展的触角向美、英、德等7个国家延伸……现在,4000万人的浙江,有400万人在省外投资创业。2004年在省外注册企业约50万家,在省外投资总额6000亿元。谢小波说,“浙江的民营资本在省外又造了一个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