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育银“收下”的是一个公交车位。操办婚事那会儿,朱育银去市区搬一个樟木箱子,返回慈城镇时,公交车上已经没位子了,他正着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怎么熬呢,箱子就被一名男子接过去了。原来是自己以前看过的一个病人,得了痢疾住院一个多月,朱医生拿着粪便一次次帮他去化验。“结果是樟木箱子‘坐’了这个位置,我们俩一路站着聊天回了慈城。”
而妇产科医生吴巍飞收下的,则是充满吉祥之意的红鸡蛋。两个月前,慈城一位29岁的张女士来医院剖腹生产,塞给她200元钱,吴医生明白患者的心思,悄悄地将钱打到她的住院账户上。出院时,患者才发现多了一笔钱。孩子满月后,张女士坚持要请吴巍飞吃酒席,吴医生又借口推掉了。张女士心里过意不去,专程带了几只红鸡蛋赶到医院,这一次,吴医生爽快地收下了,“红蛋我收,算是给孩子讨个吉利。”
讨到吉利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吴巍飞的心。他告诉记者,红鸡蛋虽“小”,却有大温情在里面,“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肯定我的工作,我感觉到我们之间的距离近了。”
链接
“不收红包,让我们解脱很多”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三院”)在大门口挂了10年“无红包医院”的牌子。作为全国首家由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三院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尽管遇到了外界普遍的怀疑,但这里的医生依然在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记者采访了三院多位医生,他们或是三院的老人,或是外来的医疗骨干,从前也收过红包,但对于三院的“无红包”制度,他们都表示赞成。
他们的一致看法是,不收红包,让他们精神上解脱很多。传染科主任朱永根说,拿了患者的红包,做完手术后老是心神不宁,万一出现医疗纠纷就很被动。而不拿红包的医生腰杆挺得直,即使有了医疗纠纷,也可以限定在技术或意外的范围之内。
然而,经济收入毕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和记者对话时,三院的医生也表明了自己的矛盾心情。神经外科主任李东旭说:“做一样的手术,其他医院的医生有红包,我们没有,心里确实不平衡。现在其他医院很多同行买了车,住上了别墅,我们三院绝大部分医生还是骑自行车上班。”
“按规定,我们医生做一台手术,除了工资奖金外,一个小时只能拿7角钱的补助。”他说,“前两天我做了个颅脑外伤手术,从上午开始做,完事都将近下午3点了,又渴又饿。我出去找个小饭馆,要了俩菜,花了35元钱,一边吃一边想,做一个手术的正常收入甚至不能供我吃一顿便餐。”
认为自己的所得和付出不匹配,是当前很多医生收红包的心理前提。陆辉辉说:“大部分医生并不是为了红包才给病人开刀的。不管有没有红包,治疗方案都不能随便改动。如果哪个医生有红包就好好开刀,没有红包就胡乱开刀,其他医生也瞧不起他。”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