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效益高、经济成本低。”这样的好事情当然是越干越有劲头。在杭州,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又一创新模式——“名校+农校”,就是通过最经济的方式,把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
昨天,记者在杭州市“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签约仪式上获悉,经过5年的实践,“名校+农校”战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杭州市已有557所城乡学校相互结对,占义务教育段学校的64%。其中,城区学校对外结对率达75%,小学为79%,初中为67%。
在昨天的签约仪式上,记者发现下城区、西湖区的中小学已经100%进行结对互助。但为了继续提高结对比例,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实施“1+N”的新模式。比如下城区刀茅巷小学,该校与淳安、临安、建德、富阳等6所学校结对,并开辟了“结对互助工作网络”。
名校与农校正在“热恋”
自2002年杭州开始“城乡中小学结对”试点以来,它成为破解农村“上学难”,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最初的实施阶段,城乡学校的交流手段并不丰富,主要是集中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交流上。比如结对学校每年互派一名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进行挂职锻炼;城区学校每学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传送给农村学校;双方每年确定一至二个教学课题进行交流切磋。
在经过多年的磨合,名校与农校之间的“热恋”程度正在加深。记者发现学生之间的交流结对正在增加,许多城市学校每年都在帮扶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学生;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城乡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正在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
爱的表达有N种方式
如果说一千对恋人有一千种爱的语言,那么在“名校+农校”的共同发展过程中,每对互助学校都有自己的模式。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结对学校。
光明中学在本学期成立了首个城乡中小学结对的“爱心助学基金”,全校教师自愿捐助1.4万元,专门奖励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品学兼优的结对农村学生。日前,首次向18名学生颁发了助学金2000元。
刀茅巷小学作为口琴特色学校,把学校多年来普及口琴艺术的教育经验向结对学校输出。去年7月,学校帮助富阳南津中心学校参加国际口琴邀请赛,并获得铜奖。
富阳市实验小学每年暑假都安排一周时间与结对学校的学生一起进行夏令营活动,让队员住宿在各自手拉手小伙伴家中,和他们一起干农活,体验山村的生活。
经过5年时间,让557所城乡学校结对,这样的名校集团化速度和规模,成为杭州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这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带来新的契机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