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晓惠的眼里,女儿朱佳是一个特别要强,也特别懂得疼人的孩子。1994年高考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享受着“国王”般的待遇,有的孩子甚至还住到宾馆里去复习。“我们家没有书房,平时佳佳学习都是在阳台上。家里没空调,冬天特别冷,夏天又特别热。那时候我们也提议去住宾馆。可是她死活不肯,坚持要在阳台里复习。”
王阿婆告诉记者,她平时最喜欢看电视和打麻将,电视里的那些明星她全认得。朱佳高考那阵子,王阿婆很自觉得将这两项爱好戒了,给外孙女一个安静的环境。“佳佳知道了,一定不肯。她跟我说,外婆,你电视照看,音量也不用调小。我只要把阳台的移门关上,蒙着耳朵照样可以复习。”
冬天的阳台特别冷,手巧的王阿婆就给外孙女朱佳做了个棉套子。“棉套子两面都有棉花,底下放个热水袋。放在写字台下面,佳佳可以把脚伸到里面,再把棉套子拉到腰上。”
到了夏天,关上移门的阳台就会变得更闷更热。可是执拗的朱佳就是不肯去宾馆吹空调。“她太懂事了,从来不会跟我们提什么条件。”说到这里,陈晓惠显得有些心疼,“后来我就给她买了一块冰回来,晚上佳佳就躺在地板上,躺在冰块边上睡觉。”
那一年,在外婆的棉套子和妈妈的冰块的关怀下,朱佳考出了全省第36名的好成绩,进了复旦大学的世界经济系,成了全家的骄傲。
两姐妹抢着照顾妈妈
记者去陈晓惠家采访的时候,正碰上她扭伤了腰,卧病在床。姐姐陈晓敏每天从滨江赶来照顾她。陈晓敏是个很健谈的人,她用一句话来概括姐妹之间的关系:“我们姐妹俩,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从来都是你让我我让你。只有妈妈,我们是用‘抢’的。”
姐姐陈晓敏指着身上漂亮的毛衣告诉记者,这是她自己勾的,平时她喜欢做些针线活。“上次妹妹看到了说喜欢,我立马脱下送给她。家里以前剩下的值钱东西,向来是谁喜欢谁拿去,我们从来不争。以前我工作忙,小孩是妈妈照顾的,妹妹还给我做饭。我们都觉得一家人能帮就帮,很正常啊。”
但是,平时什么都可以谦让的姐妹俩,在照顾妈妈这个问题上却老是发生争执。“我退休比妹妹晚,退休以后,觉得妹妹、妹夫照顾妈妈那么多年了,很不容易,想把妈妈接到我家里去。谁知道妹妹不乐意了,硬要把妈妈留在身边。”
最后,还是王阿婆自己拿了主意。因为户口已经迁到了稻香园,而且年纪大了也不愿意动地方了,她决定继续住在小女儿晓惠家里。这才解决了姐妹俩惟一一次爆发的“矛盾”。到现在,这姐妹俩还常常打趣说,别人家有老人总是推来推去,只有她们,是抢来抢去的。
如今,90岁的王阿婆成了全家的宠儿。不但两个女儿都非常孝顺,外孙女、外孙也常常给她买爱看的碟片和杂志。每次过年,“红包”总是鼓鼓的,还健在的几个兄弟姐妹也时常走动。在这个家庭里,和谐的音符随处流淌。
体谅是和谐的源泉
一直以来,总有朋友跟我说,只要有条件,最好还是别跟父母住在一起。一方面是保护自己的隐私,另一方面怕有代沟出矛盾。
这句话,放在陈晓惠家里,不适用。
采访之前,我一直怀着一个很大的疑问。这样一户四口之家,曾经挤在那么的一个小房子里,难道真的没有吵过架?红过脸?究竟有什么秘诀能让他们20多年来相濡以沫呢?
后来,王阿婆曾跟我说,“生活上和女儿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总是有的,不过我不会去计较,过一会儿,两个人再想想,肯定有一方会顺着对方的意思来。”
是的,就是这个“不计较”。那么多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有摩擦是难免的,可是有摩擦的时候,不去计较太多,不将矛盾更大化,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去体谅,去理解,就是睿智的表现。妈妈体谅女儿,丈夫体谅妻子,姐姐体谅妹妹,一个家庭就能融洽和美。王阿婆简单的一句话,道破了她家和谐的秘诀。
再看看我们其他人,住的房子越来越大,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多,可是心胸是否能够同样开阔呢?我想,陈晓惠的家庭,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