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头似乎太过普通:一个32岁的男人,爱上了20岁的邻家女孩。
有一天,女孩表示要分手,男人想不通,一直想要个心死的理由。
而谁都不会料到,这样一起感情纠葛,会演变成一场侵权官司。官司的一方是这个男人,但另一方是女孩曾效力的杭州好乐天礼仪服务有限公司及这家公司的投资单位杭州殡仪馆。
每天近140个骚扰电话,为什么?
骚扰、电话骚扰、短信骚扰,成为昨天法庭上的关键词。女孩的工作单位和殡仪馆为何去骚扰这个男人?
男人作为原告没有讲明原因。他只说,去年6月和7月,他总共接到殡仪馆和好乐天8000多个电话,平均每天近140个,内容不仅有辱骂,还有哀乐。男人当庭出示了“中度抑郁症”的诊断证明,并因此要索赔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10.5万余元。
殡仪馆和好乐天承认,号码是自己单位的,但给他打电话不是无缘无故的。两被告道出了缘由:
去年,这个女孩刚进入好乐天公司,公司有个小伙对她照顾有加,男人有了危机感,视他为情敌,多次打电话要求公司领导辞退女孩和这个小伙子。公司领导不堪其扰,先辞退了女孩,但后来两个年轻人关系更为密切。男人继续电话抗议,导致公司服务热线在6月和7月几乎瘫痪,最后公司把小伙子也开除了。昨天,好乐天公司也提出了反诉,向男人索赔经济损失,同样是10万元。
杭州殡仪馆的代理律师庭上说,当时他们只打了229个电话,平均每天30个,“这个频率应该不算高吧。”打电话的目的,只是想规劝男人正确处理恋爱关系。放哀乐也不是故意的——“殡仪馆本身就是放哀乐的地方,打电话的同时难免作为背景声被对方听到。”
好乐天的理由与殡仪馆如出一辙:“我们打电话只是想规劝对方,可他一接起来就挂掉。”
律师总结得很经典:互诉互骚
原被告双方为证明自己所说的情况属实,拿出了两部手机,一部录音电话,几卷手机通话清单等,并请出了6名证人,其中包括那个女孩和被视为情敌的小伙。
男人最后给女孩挂去的电话录音这样说道:“我们从2005年9月份开始闹到现在,好聚好散,你把事情说清楚,以后我眼不见为净,你爱嫁给谁就嫁给谁……”
“我们曾经的确存在恋爱关系,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觉得他品德不好。”昨天,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在法庭一字一句这样说道。此时,斜坐在椅子上的男人,把脸转向了窗外,我看不清他的表情。
男人完好地保存了殡仪馆和好乐天骚扰电话的录音,并当庭播放。两被告只有短信、证人等,试图证明:男人先骚扰了他们。男人对此否认。
最后,原告律师总结得很是经典:“互诉互骚”。
感情过去了,尽早走出来
的确,作为看客,直到庭审结束,我们还是分不清楚到底是谁先骚扰了谁。法官没有当庭宣判。庭审过程中,我一直很感慨:一是受到电话骚扰、短信骚扰赶紧保留证据,万一以后真要讨什么说法,不会空口无凭。二是,感情有时很难说清楚谁是谁非,整出这么大的动静何必呢!还是要从一段感情中,总结出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东西,抖擞精神,面对明天,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