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 发表评论 ]
2007年01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年我省财政总收入25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15.1%和15.3%。
不仅地方政府的腰包越来越鼓,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据统计,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实际分别增长10.9%和9.3%。而与此同时,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为1.1%。
报告提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确保当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
加紧推进我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王水福:省人大代表、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但要严守最基本的法律底线,更要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道德约束;不但强调企业发展,更要强调对人的价值、健康安全的关注;不但强调对消费者的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责任,更要强调保护环境、生产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的责任。
建议要加紧推进我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比如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重点企业,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体系。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向公众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
钟天华:省人大代表、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水平远不及城市,信息在“最后一公里”无法进村入户的现象普遍存在,城乡统筹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不够、普遍服务不足的问题依然是我省农村服务体系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建设高效适用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已十分必要和迫切。建议加大力度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
能否建立“爱心护理院”
翁歆:省人大代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
现在杭州市一共有痴呆老人3万,但现在杭州市对痴呆老人的护理力量还是相当不足的。建议政府对爱心护理院应该给予更大的支持,增大对护理、半护理老人护理力量的投入。政府要引导社会各界加大举办公益慈善事业的力度,完善保障体系,特别是从儿童开始就树立爱心护理的理念。
开通农民工个人成长通道
沈金荣:省人大代表、杭州市橡胶(集团)公司董事长
农民工子女的入托入学、长期住房等问题日益突出。建议解决好农民工户籍问题,将来在一些工业小城镇中留住一部分优秀的农民工,建立农民工的个人成长通道,形成整个社会的培养机制。政府可以考虑导入“工业城镇”的概念,它应该成为一个成熟的小型城镇,包括工业区、住宅区、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既解决城市容量,又为农民工提供发展平台。
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有体制机制作保障
黄庆河:省政协委员、省公安厅副厅长
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活动和政府改革等。我认为只有有了机制体制的保障,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周一平: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特邀委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几个数字值得关注,比如去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实际金额分别增长18.5%和15.1%。今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目标是12%。这样高的增长率在国外是很少能看到的,这说明浙江发展的确很快。
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要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就是要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等的投入力度。
推进教育发展首先要搞好基础教育
张慧慧: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
以前,我们把高等教育摆在第一位,后来又开始重视职业教育,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提到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提到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觉得政府在教育方面已经抓住了问题所在。因为只有搞好基础教育,才能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欠发达地区饮用水设施建设应加大投入
蓝丽华:省政协委员、丽水市莲都区工商联(总商会)会长
我干基层工作已经20多年,近几年来,我省农村的面貌变化很大。今年,省政府提出要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切实增加“三农”投入;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工程”,这些措施必定会给浙江农村带来更大的变化。
同时,我觉得省政府在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的同时,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的投入。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魏皓奋 翁浩浩 王兆峰
编辑:
朱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