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图说新闻   更多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多媒体聚焦   更多 
·习近平看望政协委员
·政协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专访省人大代表郑雪君
·八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代表心声:浙江发展会更好
·吕祖善参加湖州代表团审议
·省长吕祖善做政府工作报告
·习近平参加杭州代表团审议
·政协会议开幕 委员抽空合影
·两卡合一方便代表
  两会花絮   更多 
·记者辛勤“采蜜”忙而快乐
·布置会场也有“诀窍”
·很多人在谈大学生就业
·“铁面”执法意在和谐
·让代表委员开心又开胃
·节约新风扑面来
·民生话题最动听
·人大代表细算“水费”
·为提案找“婆家”
·“幕后英雄”忙并快乐着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07浙江两会 > 新闻速递 正文
   

代表委员做客本网畅谈教育公平[综述]
[ 发表评论 ]

  2007年01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1月30日讯(记者 周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直是近年来老百姓关心的焦点社会问题,也是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今天(1月30日)晚上7点30分,浙江在线与浙江日报共同推出“民生话题代表委员在线访谈”,邀请了省人大代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省政协委员、温州市政协教科文卫委主任魏元喜,省政协委员、绍兴县鲁迅中学副校长葛伯军等嘉宾。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关于教育公平的话题。

  观点: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价值再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都应该均等,这个均等包括了接受教育的公平,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区域、不分身份。沈琪芳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体现在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受教育的质量,都应该是一样的。我国现在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个政策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获得教育的质量也应该是均等的。

  “教育公平的问题从大的意义上说,是教育的普及化和民主化。浙江省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在2006年所做的工作当中,确确实实每一条措施都是掷地有声。2006年农村中小学的十项工程,资助了109万名农村贫困学生上学,32万名贫困学生接受了城市营养餐,对14万名学生进行培训。浙江省在教育公平,特别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这一块是在全国走在前列的。但是社会公共品的需求和我们政府所能提供的最基础的公共品之间的矛盾是尤其突出和严重的。教育质量和教学设施的差异,在同城之间,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就有了很大的差异。”魏元喜说。

  葛伯军说,如何解决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内容之一。农村教育还比较薄弱,教育公平更多的是关注农村的贫困学生。

  观点:择校之风问题出自师资不均衡

  在政协委员魏元喜看来,同城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办学质量差异的话,择校风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等同于教育的平均。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创立有特色的学校,都可以使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然而,择校问题的出现与否主要在于师资方面。葛伯军认为,这是主要原因。浙江省教育厅在统筹城乡师资这方面已做了些努力。“比如像今年浙江省的一项评选就考虑到很多的边远地区学校,是有一些学校相对来说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就取消这种评比。原因就在于教师一被评选上,省城大的学校就会邀请他了。省教育厅实施了规定,上等级之后至少要服务5年以上。面对这种不合理流动的一种手段,也是统筹城乡的有力措施。”

  沈琪芳说,如果我们下一步要消除不公平、要均衡化,首先要投入、扶持薄弱的,重点投入解决提高软环境方面。另外一个就是对以前形成的好的学校,并不是削弱他们,而是采取像北京、沈阳、天津地区施行的,流动优秀的师资力量。衡量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师资。那么把这些优秀的学校,适当的派往那些薄弱的学校,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制度。那么老百姓一看学校的软硬件都差不多,好老师都有,那么就会平衡起来。

  观点:民办教育促进法只能是补充

  有网友提出,对教育的不公平的现象,最好就是加强私人学校的发展,政府不投钱,让企业去掏钱。那么,民办教育促进法行得通吗?魏元喜认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国家的教育史上,无论是建国以后还是改革开放以后,主要在于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当时还不是为了解决办一些我们所说的“起点比较高的学校”所以按照财政性的政府投入,按需分配,保证基础教育、公办学校都达到相对的平衡的水平。“由于义务教育的非公立学校在浙江省乃至各个市都有一批办学水平比较出类拔萃的。这类学校也是解决教育可选择性,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可选择性的好的办法。”

  沈琪芳认为,民办教育促进法只能是补充,但不能承担改变教育公平的问题。如果说有人愿意办学、办教,办私立学校,那么他可以把学校在硬件上办得非常的豪华和昂贵,但是教育的办学的方向,育人的宗旨,既不可能违背教育的规律,同时也要接受国家教育部门的管理和指导,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不能脱离现行的法律法规去完全自己去办理。

  观点:优秀师资应向农村教育倾斜

  如今在农村和城市,以及地区之间存在差距。农村和城市的差异怎么解决?沈琪芳说,现代教育不均衡,表现领域就是在城乡教育的差距。“吕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变教育公平的问题,很明确的提出要‘解决农村的基础教育的薄弱’,一个是加大投入,第二个是改变和流动。我们昨天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也提出,在农村的教师流动方面,坚持在农村教育工作的一定年限的应该是浮动一、两级,师资调配的时候,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加以限制。农村有一个教改新秀,优秀的教师,应届的毕业生都不要了,马上把这些师资调过来,职能的教育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政策进行加以控制,可以多方面的保证我们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和优秀师资的稳定。”

  魏元喜,这样长期形成的历史状况,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即便是短期内能解决,把所有的学校都配成跟城市学校一样的硬件设施,那么在教育教学方面还需要很多的补充,农村的师资培育,农村教学资源的培养,还要加大力度。这样农村的教育资源就不至于被一个“用城市的标准去框架它”。

  葛伯军说,目前我省主要是施行以县为主的城乡教育统筹,各个地市县区,做了大量的努力,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改造,这几年的调整,有了总体的改善,包括了教育强县、强区,主要是督促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的确在一部分所谓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里面,城市的一些学校里面是教师都是博士,我也曾有个建议,如果要使均衡发展,对教师的均衡度要有一个限制。

  观点:要让“流动的花朵”接受良好的教育

  近年来,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普遍受到关注,许多从外地、或者是农村的人到城市参与城市的建设,这些被称为“流动的花朵”的孩子们就面临了一个全新的接受教育的问题。 “我们浙江省从2006年秋天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像我所在的城市(湖州)现在凡是外地到湖州来打工的子女,他们在湖州取得一年以上居住证的,子女不管在哪个学校读书都是同样享受免费教育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的城市子女,有一年以上居住证的也可以免费。然而,专门接收民工子弟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软件条件,确实是差了一点。我觉得各级政府需要在现在加强教育均衡,加强薄弱学校改造,要重点来对待的。”沈琪芳说

  我省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率是96.6%。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进城务工的人员,有17%左右的子女是跟随到居住地和工作场所进行就地就学的。魏元喜说,全国和浙江对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重视,已经是看成了产业工人的重点部分的入城农民工。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城市的发展进程当中,如何真正的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的就学问题,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另外,根据温州的统计,一个学期农民工子女转入转出有将近三分之一之多。现在各地都有一些政策。比如说有劳动关系,有固定的住所,在某一个地方的服务达到了一定的年限,都设置了一些门槛。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周娜 编辑: 孙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