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正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又有好消息从德国传来。除了浙江民乐团继续在汉堡音乐厅奏响最强音外,德国的另一城市柏林,中国影片《图雅的婚事》力擒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
音乐,那是一块充满引力的磁铁
浙江民乐汉堡赢掌声
本报德国汉堡专电除夕夜,当零点逼近,当鞭炮在大街小巷齐鸣,千里之外的汉堡正是下午5点,金碧辉煌的音乐厅里,80多位来自浙江的民乐演奏者暂停排练,换上自己富有民族气息的盛装,他们用锣鼓,即兴打击出一片喧闹的乐音,白、金、红三色相间的绚丽音乐厅里响起倒计数时声音。
这个除夕夜的场景,与去年一样,是在台上度过。这个春节,与去年的奔波相似,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欧洲的演出市场上。
除夕零点时分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站在乐队前,他的声音显得有些激动。他说,在传统佳节,浙江民乐艺术家放弃与家人的团圆机会,辗转欧洲,开拓西方市场,用音乐推动文化的交流,把中国优秀文化“种”到世界各地。连着几天的巡演下来,乐队体现了很强的团队精神,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乐队指挥张国勇说话与他挥动的指挥棒一样富有激情。他说这是他生活中值得记住的一个春节,我们带着音乐在这里奔波,心里有爱,对于祖国文化的爱,对于音乐的爱,这是这个春节的价值。
担任本次巡演市场营销的吴泽洲先生说,通过央视的转播,我们乐队在欧洲的演出场景这两天将在新闻联播中与国内观众见面,我相信当他们在电视荧屏上看到我们的时候,他们会为我们感到骄傲。
新春的气息与这些言语一起在舞台前后弥漫,台上民乐与中国红绸幅——“浙江民族乐团向观众拜年”一起飞扬,后场乐手拿着啤酒干杯,恭喜发财。民乐团的演奏家刘维加、著名作曲家阿更“跨界”弹起了剧院里的钢琴,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的谭军唱起美声,激起一片欢笑。
音乐厅门口、舞台下,中国春节的气氛也在弥漫。好像汉堡的华人都来了,女性都穿着唐装,其实她们在国内时也未必这么穿。记者走过她们的时候,一些七嘴八舌的声音掠过耳边:“我来德国七年了,年三十还从没这么过”,“小孩子对国内的民乐不了解,让他听听,知道妈妈小时候成长的地方,知道今晚是大年三十……”
在音乐厅后排,一位听众告诉记者,他的票是最低档的27欧元,比前不久的朗郎、杨丽萍在这里的演出门票要贵。他分析这是因为朗郎、杨丽萍的演出有赞助,而浙江民乐这场演出完全靠售票。
不仅汉堡的华人,汉堡的德国人也饶有兴致地注视着这个远方国度的传统节日和它的喜庆文化。不莱梅的老太太岗德拉·柏林克已连续看了三场,追着乐队,从不莱梅到汉诺威,再到汉堡。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汉堡总领事马晋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文化已成为近年来中西方交流的通道。他说今天来听音乐会的大多数德国观众是这里的主流社会人群,他们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从现场效果看,他们对这场音乐会是认同的。他说,如果是我们平日里一般的经济、社交活动,邀请他们,他们还可能不来,但这是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他们就很感兴趣。
他说,中国文化走出来,时下是好时机,但要走出来,首先得有高水准。
外交部欧洲司的王锡廷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外国人对中国产生兴趣,而在西方的日常生活中又少见关于中国的多方位介绍,这个时候是文化体现沟通能力的时机。他说,去年浙江民乐在瑞士演出的情景现在还被人念叨。
大年三十,中国民乐音乐会像一块磁铁,体现了它的引力,也体现了它潜在的市场大空间。除夕夜,来到这里聆听的,有在外漂泊的华人,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民乐是今晚相约、相聚的理由。马晋生总领事说,向海外推广自己的文化,除了政府支持,我们更需要了解这里的市场,得借助市场运作的方式,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那么,对浙江民乐音乐会,对文化推广,马晋生又有哪些建议呢?他说,其实从音乐会效果来看,那些将中西方元素融合起来的试探性节目,最容易被接受,他觉得可以再增加这方面的比重。
王锡廷先生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说,西方人在音乐厅里欣赏音乐,注重音乐的发展进程,从起始到高潮,把情绪渐渐推到顶端。因此他建议在民乐曲目的编排上顾及西方听众的习惯,序曲气势可以设计得平缓一些,让人更容易沉浸进去。
在春节的这些个夜晚,在遥远的欧洲,那条在谢幕时拉过舞台的中国式“拜年”红色横幅,在传递着来自东方的祝福,和文化的推广意愿。本报特派记者鲁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