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恒珊与其他“爱心妈妈”登台领奖。
她,一位普通的母亲,不仅为自己的聋哑儿创造了奇迹,还为50个聋儿撑起一片母爱的天空;她,金发碧眼,立志教康复聋儿学习英语,为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她,用一篇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改变了一个个处于逆境中的聋儿家庭命运……
昨天是全国爱耳日,为了表彰在聋儿康复及成长过程中曾付出过拳拳爱心的康复工作者,省聋儿康复中心组织并开展了评选我省聋儿康复“爱心妈妈”的活动。杭州市灵隐语训部主任邵玲芳、省外办、今日早报社记者叶恒珊、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中心美国籍志愿者Marci、义乌市残联聋儿语训工作室主任徐仙琴等9个团体和个人,受到表彰并被评选为省聋儿康复“爱心妈妈”。叶恒珊是惟一一位媒体记者“爱心妈妈”。
徐仙琴:为聋儿撑起一片母爱蓝天
徐仙琴,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胖嘟嘟的男孩。但她怎么也想不到,孩子3岁时还不会说话。一次次检查和确诊,希望化为泡影。
“纵然倾家荡产也要让孩子开口说话。”徐仙琴毅然辞掉工作,她一边自学一边教孩子发音,光一个最简单的“啊”字,就重复了千百遍。
经过4年多的努力,儿子终于像正常儿童一样,背起书包上学堂。
一天晚上,徐仙琴碰到一个4岁聋哑儿,症状与自己的儿子差不多。她就把自己的经历告诉这个孩子的妈妈,对方听了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一定要徐仙琴帮她带这个孩子,教他说话。这让徐仙琴一夜未眠。她想,孩子聋哑,伤痛的还有父母的心,何不创办一个聋哑儿语训机构,让更多天真活泼的聋哑儿回到精彩的有声世界?
于是,她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语训工作室,以“一带一”全托的形式,既当老师,又当保姆,给聋儿撑起一片母爱的蓝天……
如今,她的工作室共有48个聋哑儿,最大的12岁,最小的仅十几个月。每年都有几个孩子开口说话,愉快地离开这里,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无怨无悔的付出,让徐仙琴赢得了2006年“全国十大杰出母亲”荣誉称号。
叶恒珊:让聋儿母亲在绝望中新生
在这些“爱心妈妈”中,小叶虽然未婚,但她以爱心,用一篇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改变了一个个正处于逆境中的聋儿家庭命运,也唤来了社会大家庭对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关爱。
因为乡村卫生室“赤脚医生”误用禁药,出生才8个月的小佳宜失去了听力。身为护士的汪婷毅然辞去工作,到省聋儿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在努力通过法律途径积极维权的同时,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女儿艰辛而漫长的康复之旅。最终,经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小佳宜获80多万元的赔偿。
去年3月3日“爱耳日”,小叶从这位聋儿妈妈勇敢进行法律维权的视角,撰写了整版报道《护士妈妈为女儿辞职打官司》。她以细腻生动的文字,感人至深的笔触,传递出一份关注民生、充满人性的纸质媒体,为每一个不幸孩子的家庭带去人文关怀,也让正处逆境的困难群体看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去年“六一”前夕,小叶在省聋儿康复中心遇到一位贫困聋儿父亲宋勤。宋勤老家在安徽,他借了十几万元给儿子做人工耳蜗。为康复治疗,他一家三口背井离乡来到杭州,住在一个不足7平方米的储藏室里,每天吃的是妻子从菜市场捡来的菜叶,平时靠他送煤气赚孩子的学费。小叶就此采写了《这辈子就为儿子的“耳朵”活了》一文,呼吁社会关注贫困聋儿,最终帮该聋儿解决了学费,也帮助这位父亲谋得了新的工作。
去年9月的一天深夜,省聋儿康复中心赵小飞老师收到一位聋儿家长张小柔发来的手机短信,因为买不起助听器她被推到了崩溃边缘,并隐约露出轻生念头。情急之下,赵老师将信息转发给了小叶,希望帮助这位面临绝境的母亲。在连夜与这位母亲取得联系后,经过小叶的再三劝慰和努力,终于使其放弃轻生念头。随即,《一条令人心碎怜悯的短信一个即将崩溃的聋儿母亲》一文在早报刊登,引起社会众多爱心人士关注,帮这位母亲筹集到了1万多元爱心款,为其儿子配置了新的助听器,也让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向阳花:为聋儿带来阳光的洋妈妈
她,有着一个非常阳光的中文名字——向阳花,但她来自遥远的异国他乡。她就是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中心美国籍志愿者Marci。去年5月,酷爱中国文化的她从美国德克萨斯州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学习中文,取了个中文名字叫向阳花。就像她的中文名字一样,充满阳光和爱心。
一天,她直接找到省聋儿康复中心,志愿教那些开始康复的聋孩子学习英语。她总是不厌其烦,有时是一边弹吉他,一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有时一边和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教孩子们说话。虽然,孩子们暂时还不理解学的是什么,但是和漂亮洋妈妈在一起,总感到无尽的快乐。
特别是每当晚上,外地聋孩子们全托在学校,难免让小小的心灵感到孤单,向阳花就经常抽出晚上的时间,带着各种食品和小礼物来到孩子们身边,给孩子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她还发动周围的中外朋友,一起来为这些孩子们奉献爱心。最多的一次,她邀请了8位朋友来到孩子们中间,让更多的人向孩子们张开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