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雷峰塔旁的“西湖渔亭”生意不太好,“过去一捕回来就卖光了,一天两趟,很快的。”西湖水域管理处捕捞大队的老董有点无奈,按照他的捕捞量,每天总能捕捞四五百斤,可是现在买的人少了,他特地从绍兴招来的船队只能空等着,营业额也从每天五六千元迅速萎缩到千元左右,“最差的两天只有三四百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问题一春季不宜多捕鱼
“谁说西湖里的鱼儿少了,这两天捕的总量和往年差不多。”在雷峰塔旁的西湖渔亭里,老董一边给客人称鱼,一边苦笑着说,“春季本来就不应该多捕鱼,加上这两个月来买的人少,捕的也少了。”
昨天下午,几条小船装着满满的渔网划回西湖渔亭,不一会儿,两个渔民便用网兜抬着一条硕大的螺蛳青走了上来,旁边围观的游客啧啧称赞。但除了这条大鱼以外,剩下的收获只有一网兜六七斤重的鲤鱼和一些小猫鱼。
“杨柳青,断渔汛。”老董告诉记者,渔民的传统是春季一般不用巨网捕鱼,就算捕来,也不容易养活,相反,冬季的时候鱼儿又肥又壮,活动也不灵便。因此,人们过去看到过的西湖巨网捕鱼、万鱼腾跃的景象往往出现在冬季,一般是春节前夕。一位鱼类专家告诉记者,春季是母鱼怀籽的季节,很多地方都会为此设置春季禁渔期。“此时捕来的鱼不仅瘦,而且对以后西湖野鱼的繁殖也不好。”
问题二放的是鱼苗,还是成年鱼
“我们是在杨公堤那里看到他们捕鱼,一路追过来的。”两个小姑娘气喘吁吁骑着景区租来的自行车过来买鱼,姐姐笑着挑了一条鲢鱼一条鲫鱼说,“只要是西湖的鱼肯定好的。”这句话正是老董想说的,但西湖鱼最近生意却大不如前。
记者看到,渔亭的网箱里养满了鱼,来买的游客断断续续,不是很多。按照老董的捕捞量,每天总能捕捞四五百斤,可是现在买的人少了,营业额最差的两天只有三四百元。
据了解,前段时间,老董往西湖里放鱼苗时,有游客反映老董放的不是鱼苗,而是成年鱼。老董有点委屈,他说8两到2斤之间的鱼苗叫“老口”,也属于鱼苗。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鱼苗有大有小,老董放的鱼苗的确偏大了些。
问题三西湖水越清,鱼长得越慢
“你看看,这些鲢鱼,都有五六斤重,在西湖里起码长了有5年。”指着网箱里大大小小的西湖鱼,老董告诉记者,西湖的水越来越清,又不能喂饲料,这些鱼都是自然生长的,味道肯定越来越好。“上午这条卖掉一半的螺蛳青,起码长了有十几年。”
西湖水域管理处一位鱼类专家说,西湖水越清,鱼的生长速度就越慢,味道自然越好。过去西湖水质整治没开始前,西湖里只有一些小野鱼,像青、草、鲢、鳙这四种鱼很少繁殖,只能放养,因为没有水流刺激。而西湖水环境通过综合保护工程后,从钱塘江引水口已经从2003年的1进3出,变成了6进9出,在西湖形成合理的引水流态,再加上每年水域管理处都会往西湖里放养十几万斤的鱼苗,西湖的鱼不但不会因为捕捞而减少,反而会更多。
问题四“西湖鱼”全部外卖,行吗
去年老董的渔亭生意不错,平均每天能捕捞500斤各类鱼,秋季还捞了三四十万元的螃蟹,每天光鱼的营业额就能达到五六千元,好的时候上万元一天也有。这样算下来,一年光营业收入就有近两百万,除去每年135万元的承包费、放养费和人工收入,还有不少利润。今年生意一差,老董的日子有点难过。
据说前段时间,有位有心的商人悄悄从老董这里买走了两条鲫鱼和一条鲢鱼,经过检测,认为完全符合对中东王宫出口的标准,准备解决运输问题后和老董商量全面收购老董捕捞的西湖鱼。老董为难地说,西湖鱼可是杭州的一个标志,虽然现在生意不好,但真要他把捕捞的西湖鱼全部卖出去,他也有点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