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早上起床时雨也没有停。今天上午,我主要是慰问困难户。慰问的第一户就是莲花洞自然村的困难户胡芝珍。胡芝珍家住的还是旧泥房,由于年久失修,房子已显得几分破旧,屋内摆设也很简单,看得出她家的生活条件确实不好。胡芝珍一家三口,丈夫三年前就生病去世了,家里除了柑桔胡柚有些收入外,主要靠她外出打工来维持家计。由于两个子女一个在杭州读职校,一个在读初中,家庭负担较重,也背上一些债务。听了她的介绍后,我鼓励他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要结合村里的实际,适当调整家庭种植结构,多发展一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以增加家庭收入,如种植苗木等。我特别叮嘱她,无论条件多少困难,也要想方设法把两个子女培养成材,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向乡村两级干部反映。同时要求在场的乡村干部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她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尤其在发展生产方面要尽可能给予指导,让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当我把慰问金送到她手里时,她激动地对我说:“县委书记到我村蹲点,并冒雨到给我家送来了慰问金,我不知如何感谢,但我一定自力更生,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
胡芝珍的家庭状况让我触景生情,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出生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体弱多病的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带大并培养成人,母亲是伟大的,我从母亲的伟大,感受到了中国农民的伟大,以对母亲的深深感情培养了对农民的深深感情。所以,参加工作后,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后,我始终把这份对农民的特殊感情化为我的实际行动,尽己所能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因此,一直来我和农民的心都是贴得很近的。
下午,我组织了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为村民开设了新农民课堂,结合黄岗村的实际,专题讲授苗木种植技术。新农民课堂组织得很成功,虽然要到一点半才开讲,但很多农民一吃过中饭就在村会议等候了;虽然农民识字不多,但在培训中很多农民都在纸上认真地记着,林业局带来的200多份资料也被村民索要一空。培训结束后,很多农民纷纷要求,县里、乡里要经常组织这样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送致富的信息和技术。
晚上,参加了村里的村民和党员代表大会,村“两委”成员在会上进行了年度工作承诺,并通过了该村3-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村干部工作承诺制是我到黄岗村蹲点调研后,要求他们开展的一项工作,从今天到会的村民和党员代表的反响看,他们对这项制度的推行是举双手赞成的。他们觉得,以前他们对村干部一年到底要做哪些工作不了解,做得怎么样、完成没完成也无从知晓,更谈不上对村干部工作的监督。有了工作承诺制后,每一位村干部的工作就细化、量化了,使他们既了解了村里的大事,也能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村干部对推行这项制度也很主动,通过这样的公开承诺,他们一年的工作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干起来也有压力和动力了。同时,村民和党员代表对参与制订本村今后3-5年新农村建设方案也很踊跃,他们说,以前村里的规划是乡里、村里说了算,总觉得规划的实施是乡村两级的事情,但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村民参与到规划的制订中去,使他们增强了村级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
当前,农民素质不高、致富信息和技术缺乏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在这几天蹲点调研期间,我经常问农民朋友:“你想不想富”。农民说:“我做梦都想富,就是没信息、没门路、没技术”。这就说明想发家致富,这是当前农民最迫切的愿望,但必须有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有干部的正确引导。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调研文章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文章主标题是“新时期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副标题是“农民致富=素质+信息”。我觉得,素质和信息对于实现农民致富缺一不可。为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一方面必须重视加强农民素质的培训,让农民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要注重为农民致富畅通信息渠道,寻找致富门路。
2007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