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两年后进入杭州主城区的车将有开不动的危险
——摘自政协提案“关于缓解杭州市区交通拥堵状况的建议”
说到交通,我想起同事伢儿问的一道题:“世上最长的车是什么车?”
我们答:“火车?”。
“错!”伢儿认真地纠正,“世上最长的车是——堵车!”
每次堵在路上,我肯定会想起这个带点“脑筋急转弯”色彩的回答。
城市的交通状况,就像一块木板。这块板的长短,有时直接影响那只叫“品质生活”的木桶容量。你往桶里装再多的东西,老百姓如果连出行都举步维艰,公交挤不上,的士等不到,好不容易买辆车,又经常堵在路上晒太阳;早上挪车累死,晚上泊车急死。这样的生活,就算经济水平上去了,可老百姓不解渴啊。“木桶效应”下,改善城市交通,就是硬道理。
出行交通,全城关注。交通拥堵,已是杭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重点,自然而然成为“两会”上呼声最高的热点。上至城市规划、科学管理,下至一个路口信号灯的安置、公交车站的设定,都与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要补好“交通”这条“木板”不容易,但事不宜迟。委员代表的提案议案都是有理有据,我们关注两会上的声音,但更关注两会下的行动。
难题
短短四年半时间
市区机动车暴涨了近两倍
“据统计,到去年10月,杭州机动车已达到118.08万辆,其中市区32.7万辆。如果以2002年5月杭州停止收取机动车上牌费为界,之前杭城机动车是11万辆,短短4年半时间,暴涨了近两倍。目前,杭州每年还以5万辆的速度在增加。”
“杭州中心城区功能集中,交通出行的向心性特征明显,加之‘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地理特征和城市路网南窄北宽的漏斗状布局,使得杭州市中心‘行路难’、‘停车难’的矛盾非常突出。”
“城市道路的建设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杭州现在做的所有努力,只能让拥堵状况有所好转,而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现在杭州交通高峰时期的城区主要道路的车流量已经饱和,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两年后进入杭州主城区的车将有开不动的危险。”——这三段文字摘自政协提案“关于缓解杭州市区交通拥堵状况的建议”。
剖析
杭州的交通
比一般中心城市更具复杂性
改善交通,绝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加减法,需要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另一份“缓解杭州交通问题治理方式的思考”的提案就是这样,它看到了杭州交通的复杂性:
“杭州地理空间狭窄,城市性质定位和战略目标多重,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原因导致交通比一般中心城市更具复杂性。”
“杭州有多重的城市定位,环境容量小、交通压力大,中心城区规模和人口不宜过大。西湖等风景区位居中心城区,形成交通阻滞,且限制了立体疏导能力。”
提案认为,尽管杭州交通规划主要是积极的交通资源供给管理,但是,北京的经验告诫我们,由于资源有限性约束,城市中心区交通量与城市道路总量正相关,因此,如果缺少交通需求管理,大量建路可能会导致交通更加拥堵,交通资源与交通量的内在关系,已被伦敦等世界著名城市所深刻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