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籍华裔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周日将主讲浙江人文大讲堂(15日下午2:00~4:30;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被媒体誉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成中英教授,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向美国人介绍、推广中国的文化和哲学。
他首先提出“中国哲学”
在美国他是第一个提出易经哲学这个概念的人。当时的美国没有中国哲学这个概念,只有chinese thought(中国思想)。思想跟哲学不一样,没有系统的东西也是思想;哲学是有系统性、分析性的,具有真理性、追求性的东西。
上世纪60年代,成中英在美国开易经哲学的课程,听课的学生中有5个后来在美国、加拿大教书。这门课把易经哲学以及儒家、道家作为哲学人类学的一个生态提出来,受到西方人的重视。
接着,成中英又明确提出中国哲学这个概念。此后,在大学教学课程里面就有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1973年在建立中国哲学协会之前,成中英先办了《中国哲学季刊》,一开始就有300多家图书馆征订,现在成了美国影响最大的一本中国哲学杂志。
中西文化的不同
成中英教授希望大家致力于中国哲学的“重建”和“创新”,使之现代化、走向世界。成教授这样希望着,也这样身体力行着。4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论坛邀请了出席“世界汉学大会2007”的成教授。在逸夫会议中心,72岁高龄的成教授站着演讲了两个多小时,他与人大学子分享了自己对儒学的体认和心得。
在演讲中,成中英教授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的不同,关键在于对本的认识不同。”他认为,本是对事物的基本认识,“本的概念,是有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包含自我认识的哲学意义。”
“我们要走向文明社会,就应该把自然的秩序用在人身上。”成教授说,只有反思掌握自我的能力,人才能从仅仅“为人”的空虚中走出来,在“为己”的基础上,把自己创造出来,做到天人合一。
儒家文化的印记
成教授认为:“我们身上仍然保留着很多儒家文化的印记。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儒家文化不仅不会过时,而且还很实用。”
人只有掌握了自己,规范自己的能力,才能知道与人交往,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一点需要参考儒家的“知人、知言、知礼”,从根本上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于这几年常来中国演讲,这位在海外生活了几十年的新儒家代表人物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成中英认为,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很需要儒家文化,“因为儒家文化很实用”。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包括:人内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成教授说,目前,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非常严重,“其实,儒家思想里就提出不要忽视环境,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孩子读经需要讲解
成中英说,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儒家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
现在,中国出现“孔子热”,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子女“读经”。对此现象,他认为,读经班能让现在的孩子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是件好事,“但让孩子读经,家长不讲解是不行的”。
成中英建议家长,选一些经典的篇章,用生动的语言给孩子讲解并背诵,让孩子慢慢地理解,“先精简地掌握。如果孩子有兴趣,再让他学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