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苗木场规模经营的启示
——德清县委书记徐国平驻武康镇三桥村蹲点手记之二
(记于2007年4月11日夜)
今天是我蹲点调研的第三天。一早,我和蹲点调研组的同志一起,来到位于三桥村赤山片的成龙苗木场,和农户一起参加植树劳动。场主陈龙是邻村的五四村人,他告诉我们,仅这一个场子他就租下了130多亩土地,种植了几十个品种的苗木,解决了60多个农民就业。
劳动结束后,我与陈龙聊起苗木场的发展问题。陈龙告诉我,他一共租用了1200亩地,仅三桥村就有400多亩,涉及180多户农户。“你怎么想着租用这么多土地?”“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竞争力。”陈龙自信地说。“那么,你租用了这么多土地,原先的劳动力到哪去?土地流转时有没有阻力?效益如何?”我一连追问了几个问题。“当地劳动力一部分在我这儿当‘农业工人’,一部分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大部分农户都愿意流转,但也有一部分不想流转,是村里帮助协调的;效益过得去,去年自己赚了30多万元,仅交给三桥村民土地租金18万元,发出工资70多万元。”陈龙一一作了回答。看着眼前这位成功的农业规模大户,我从心底里感到十分欣慰。
晚上,送走了来蹲点户家找我聊天的农民,我开始整理当天的手记。陈龙自信的表情和他苗木场成片的红枫林又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我想,小而散的家庭经营模式,确实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组织创新,而加快土地流转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陈龙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就我县来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现阶段土地已由农民赖以生存型的基本生产资料逐步转变为保障型、发展型的生产资料。农民因传统观念而形成的恋土情结的成因,一方面是就业不稳定,另一方面则是对养老的担忧。上午陈龙所讲的土地流转时的阻力就源于此。
我觉得,我县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加快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办法。一是要以引进项目为抓手,加大引资金、引人才的力度,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二是要加大农民转移就业的力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并增强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三是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把土地流转一定年限的农民视为“准失地农民”,参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农民自愿、低门槛进入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体、个人三方投入,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