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星期五晴
眼下,正是白茶开采季节。一到这次蹲点调研的慈城镇三勤村,我们就去了白茶园,看看今年的白茶生产情况。在白茶园,我问身边的三勤村党支部书记陈安明,今年的白茶收入怎么样?“好,今年白茶的产量和销量都要比往年好,上几天,在村里办的宁波白茶节上,一斤白茶就拍了六万八千块。”陈安明说,以前,村里光种植水稻,山上种点桔子,村里收入不是很好,引进白茶后,村民收入逐年有了提高。
根据蹲点调研安排,下午我召集村干部、党员开座谈会。大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纷纷发言。当谈到三勤村的来历时,冯小本老人说:“宁波话的‘尽’字和‘勤’字发音一样,‘三勤’原为‘三尽’,即‘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之意,这三句话就是三勤村村名的来历。”
听了老人的话,我对大家说,“三勤村像世外桃源一样,山好水好人更好,这次进村蹲点调研,就是要做好三‘尽’文章。其中‘地尽其力’就是怎么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同样一块地里,可以种水稻,也可以种茭白,还可以种白茶,有了必要的基础设施,还可以发展其他产业,我们就是要看种植哪种作物效益最好。‘物尽其用’就是生产的物品要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像我们种出的茭白没有销售好,价格又不高,‘物’就没有‘尽其用’,所以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不光是养殖、种植技术问题,还有个掌握信息、市场和其它技能的问题。‘人尽其才’就是要帮助农民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让以前只会种植水稻的农民,现在还会种植茶叶、茭白,还要能卖到好价钱。”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结束了一天的调研工作,我还一直在考虑怎样做好三勤村三“尽”文章的问题。如果三勤村这个纯农业村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那我们就可以“解剖麻雀”、由点带面,把远郊大部分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建设搞上去。对于这些资源丰富,且暂时不能靠城市化、工业化带动的农村,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想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特色产业。没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就没有稳定的来源,新农村建设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要推进新农村建设,还要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现在,三勤村靠种植的1010亩白茶,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村民发了家,致了富,还有今年开张的融观光、品茶、娱乐等于一体的白茶源山庄,也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午在芒滩自然村戴训其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当我问及家里收入主要从哪里来时,今年67岁的戴训其老人十分坦诚地告诉我,“家里有一亩白茶和一亩半茭白,每年收入来源很稳定。”可见产业兴农的重要性。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平衡。今年,区委、区政府在前期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630计划”(即着眼6项重点工作、完成30个惠农项目),想通过一时的“输血”,增强农村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在没有发展白茶之前,茭白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大多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靠茭白,现在村里光顾着发展白茶,茭白的效益是一年比一年差。”座谈会上林阿二说,这几年,村民种植的茭白品种不好,加上种植技术上不去,一斤茭白只能卖上几毛钱,最好区里能给他们找个技术专家,给予指导。
的确,现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我当即对坐在一旁的农水局局长郭利平说,这个事情一定要抓紧落实,最好能从市里聘请一位科技人员,为种植户们开展一段时间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增收致富能力。像这种农民兄弟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予以落实解决。看来,每项工作有了计划和政策后,还要狠抓落实才能够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