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not find mark:d
对勇进中学的孩子们来说,科学课是一门极为有趣的学科,孩子们没有被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有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每周二下午,勇进都有“新星”杯课外活动,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趣味活动,像叶脉书签创作坊、纸飞机投掷赛、万花筒制作室、降落伞挑战赛等等,这些活动常常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而科学课老师认为,一堂成功的科学课,老师是忠实的听众,学生有了发现,可以随时告诉老师,大家也可以随时去观察。科学课的老师愿意成为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喜悦的大朋友。
胚胎发育课引起师生大讨论
科学老师汤小青精心设计了一堂课,她利用多媒体展示胚胎发育的过程及分娩过程的视频后,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胚胎发育的场所在哪里?条件是什么?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什么时期形成各内脏器官……
以前,每到传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常常是学生害羞、教师难以启齿的尴尬场面,通常采用保守式教学方法,让孩子自学或看录像。但自学之后,孩子对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究竟收到哪些效果?师生都很茫然。
针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汤老师采取资料收集、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孩子互相交流、师生间交流,产生一种知识的互补。有一个讨论组的孩子举手发言:“我们组在讨论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胎儿吃什么?没有羊水,胎儿会不会死?双胞胎和多胞胎是怎样形成的?连体婴儿是怎样形成的?克隆人是怎么回事……”
汤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孩子,“这组同学很会动脑筋,他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很好!这些问题中,有哪些同学知道?请帮他们解答。”
这时候,知道答案的同学纷纷举起手,积极性很高。有的孩子充当了老师的角色,“胎儿吃什么,这样的提法不科学,胎儿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吸收氧气和养料,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书上不是有写的吗?”
讨论在继续,孩子们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接近尾声时,突然有一个孩子提出新问题:“胎中胎是怎样形成的?”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问题,汤老师很高兴,也很坦诚,“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也不知道,有谁知道?大家都不知道,那我们就留到课后去查资料,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这堂课上,孩子们收获颇丰,他们既能轻松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补充了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汤老师比孩子们还要开心,她达到了自己既定的目标——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再创造的思维能力,通过这堂课体现出来了。
降落伞比赛比的是科学
在勇进中学,和科学课相关的活动总能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这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制降落伞比赛。浮在空中的伞花儿,鼓着伞面,滞留在空中。仔细看,你才能发现它正在缓缓地下降。一缕微风拂过,风儿淘气地把那伞花儿吹高几分。
教学楼下的空地上,来自初一各班的参赛选手发出阵阵呐喊声和加油声,自然也少不了几声高分贝的惊叹声。初一(4)班参赛者杨路发现,在准备区里,各种各样的降落伞都有,吊着书包的降落伞,吊着一大铁桶水的降落伞,伞面比一个人还大的降落伞,粘满羽毛的降落伞……而她的降落伞,无疑是这儿最袖珍的了:伞面半径还不到10厘米,线上还扎着袖珍蝴蝶结。
副校长郭杭蓉老师是教科学课的,她说,学校还组织了好多和降落伞赛类似的比赛,学以致用,科学道理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各类活动,孩子们解开了心中的问号,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难题。
课上完了但孩子的探究没有结束
科学课其实是一门综合课,由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综合而成。要把这门综合课上好,科学老师们彼此间的互通、互助精神也值得一提。在勇进,科学老师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同伴学习”、“同伴合作”,科学课中各组合课的老师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取长补短。老师们的合力在中考复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勇进中学陶德明校长强调,科学教学以活动为载体,教者所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应,以期产生认知启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否则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科学老师还要使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做到课虽然上完,但孩子对知识的探究没有结束,从而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欲望和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