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干净的自来水,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今天,记者去探访了浦江郑宅镇上郑村,那里的村民告诉我们:“我们这儿都是打井从地下取水,最多的一家打了6口井,有时候井里的水是黑色的,喝了就难受。夏天还经常要从外地运水,有时一个星期都洗不上一次澡,吓跑了不少外地的工人,搞得我们这里的工厂老是无法正常生产。”
浦江郑宅镇冷水村的村民每周至少一次要到离村三四公里远的山里去接山泉,如果接水的人多或水量少,还得再走一二公里的山路去接水。
浦江大畈乡南山村的陈玉英说:“我们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得拿着桶去池边抢水,这个年代没有电可以过,但没水是很难熬的。”
据2005年统计,浦江县共有农村人口32万人,能喝上合格自来水的仅为1万人。水,让浦江农民苦不堪言;水,让浦江农村发展遭到阻滞;水,让浦江和谐社会的建设受到影响;水,让浦江领导夜不能寐。
当“解决农民用水难问题”作为2005年浦江“两会”的人大1号提案和政协1号议案摆在浦江县领导面前时,“甘泉工程”自此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在全县拉开了序幕。县长亲自挂帅,抽调精兵强将,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自愿为先”的原则,向着“利用五年左右时间,让全县人民基本能用上合格自来水”的目标开始了紧张有序、旷日持久的奋斗。资金是建设的关键。财政一向捉襟见肘的浦江政府提出甘泉工程“以县财政投入为主,以村集体和农民自筹为辅”的资金筹措政策,像导火索全面点燃了群众参与的热情。“政府为我们办那么好的事情,我们岂能袖手旁观。”杭坪镇大楼村的村干部带头借款为村里的甘泉工程筹集资金,郑宅镇出现了万人筹款、百厂捐资等动人场面。全县人民的心拧在一起,势如破竹,任何困难都迎刃而解。办事程序、扶持政策、年度计划、建设进度和办事结果实行公开;其规划设计、组织协调、技术质量标准、材料与施工招投标、施工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的机制保障下,甘泉工程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建设成效,又减轻了农民的实际负担,赢得了民心。
2005年和2006年是真干苦干、风风火火的两年。两年来,浦江县财政总投入13878万元,完成了277个甘泉工程建设项目。两年后的今天,9万多浦江农民打井、运水和抢水的生活已经成为历史,昔日水井和水桶终于得以“光荣退休”。不少农民在初次打开自家水龙头时,眼泪与清澈的自来水同时喷涌而出:20多年没有好水的梦魇般的生活终于结束了。甘泉工程被百姓称为当之无愧的民心工程,农村自来水则被冠以神仙水的美誉。一位农民还特地为甘泉工程写了一首诗:“泉自政府来,甜在百姓心;鱼水情谊深,共建小康村。”
群众的交口称赞让浦江“甘泉工程”犹如耀眼的金子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去年6月,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了专稿,对甘泉工程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今年4月27日,副省长茅临生在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利现场会上提出:学习浦江甘泉工程经验推进全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今年,浦江县在解决农民饮水之渴的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行:计划甘泉工程项目村101个,解决饮用水不安全人口79837人,预计总投资为1.4亿元,财政预算补助6000万元。令人憧憬的蓝图已经绘就,浦江人民甘泉工程建设的气势如虹,“全县人民基本能用上合格自来水”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