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给我们的打击是致命的。”
“曝光给我们的打击是致命的。”锅王胡师傅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金高说:“从今年3月26日新闻播出后,‘胡师傅’无烟锅在全国所有的商场、超市专柜都下架,至今国内销售几乎为零;利益受损的全国各级代理商纷纷到北京讨要说法,要求赔偿;不少消费者也要求退货。零销售和退货的两头夹击,使得我们面临破产的危机。”
据了解,受其影响,中国五金之都永康100多家无烟锅生产企业停产。目前库存价值3.5亿元。而永康无烟锅产业在2006年有30多亿元的产值。
2002年,胡金高在浙江永康注册了浙江增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生产自己研发的专利产品无烟锅(专利号02265231.0)。在国内厨具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胡金高这样的小企业根本无法和苏泊尔、爱仕达等有十几年历史的大企业竞争。因此,头几年他的无烟锅产品乏人问津。2004年,胡金高注册了“胡师傅”商标,2005年,在北京台标国际有限公司的策划下,“胡师傅”在中央电视台和江西、广州、浙江等10多个地方卫视播出,知名度急剧攀升,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了经销商,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最辉煌的时候,“胡师傅”无烟锅的日销售量一度达到5000只。而2005年胡师傅共销售50万只无烟锅,2006年销售了80万只。
胡金高说,“‘锅王胡师傅’声誉日隆时,各种各样的假冒货大量出现,其数量甚至达到真产品的10倍左右。我敢肯定,媒体曝光的‘问题锅’不是我们生产的。”
胡金高还称,本来企业计划在国内打响知名度后进军国际市场,今年原计划销往亚洲韩国,欧美等地,现在曝光后,拓展国际市场的计划也胎死腹中。
“胡师傅”的浙江代理商颜寅锋在接受采访时说,就算前面的问题都能澄清,胡师傅无烟锅重新上柜后,要重新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依然要花费不少时间。
“锅王胡师傅”骤起骤降的教训
“锅王胡师傅”从2002年起家,2005年和2006年是公司发展的黄金期,在两年时间里,“锅王胡师傅”一举抢占高价锅市场,2005年销量突破50万只,2006年的销量更是达到80万只,被业内喻为“锅王奇迹”。但同样令人惊诧的是,自从2007年3月26日被媒体“炮轰”之后,短短一个月时间,“锅王胡师傅”在质疑声中全线溃败,销量为零。
“锅王胡师傅”在短短两年内的迅猛发力主要得益于同“台标国际”的合作。“台标国际”是总部设在北京的一家以电视购物方式推广新兴品牌和创新产品的专业销售公司。胡金高告诉记者:“公司起家时,在国内无烟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度步履维艰。后来台标国际找到我,希望优势互补,他们负责销售和广告,我负责研发和生产。”
胡金高与台标国际在2005年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台标国际买断“锅王胡师傅”的营销和广告。从那时起,“锅王胡师傅”的广告就铺天盖地地出现在电视媒体上,无烟锅销量直线飙升。他向记者坦诚:“如果没有台标国际,胡师傅起码需要八年时间,才能做到目前的知名度。”
然而,与台标国际合作的负效应也在这次危机中充分凸显。当今年3月份,媒体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所有经销点集体撤柜时,尽管胡金高心中有千般委屈——他始终认为“锅王胡师傅”顶多只是过度宣传,不可能是“毒锅”——却没有任何应对办法,因为他无法掌控产品的营销网络,他甚至无法及时获知营销终端的市场反应。
胡金高至今认为和台标国际合作的模式是理想的,而且确实取得了成功,“作为一个刚起步的企业,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想要短时间打响知名度,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
但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更多的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应该从“锅王胡师傅”事件中吸取教训,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品牌推广和营销模式对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愈来愈重要,生产企业不应只看重短期效益,将品牌和营销打包出售,当企业面临危机时,将丧失危机处理的控制权,“企业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