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和谐之窗 更多 
 人物剪影 更多 
 相关专题  
  社会篇  
    
田野上飞出新希望——走进浙江新农村的和谐样本

  这是一片绿色的田野,这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2006年4月2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新农村建设让浙江的乡村气象万千。

  人们都说浙江的城市漂亮富裕、和谐先进,但是浙江的乡村同样星光熠熠,拿出了一份份让人炫目的成绩单:在全国百强县中占30席,浙江的数量为全国第一;浙江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64%,名列全国省区第一;2006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绝对额高出3748元。新农村、新气象,这一切都昭示了浙江大地上新的希望。

  -样本一·萧山航民村

  “浙江第一村”:既要金山又要青山

  从杭州城区出发1个小时左右,我们的车子开进了萧山航民村。当一幢幢精美的三层别墅、一座座厂房映入眼帘时,这个被人们称为“浙江第一村”的村庄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富足。

  数字能说明“浙江第一村”的强大的经济实力。航民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印染基地,2002年,该村实现销售收入33.49亿元,利润15188万元,上缴税金15000万元,各项指标均名列浙江村级单位第一名。

  漫步在村民的别墅群里,我们随机敲开了一户人家。表情憨厚的男主人沈炳荣一脸春风地迎接着我们。老沈家里装修的颇为豪华,一楼100多平方米为餐厅和会客厅,两个硕大的柜式空调立在客厅。二楼100多平方米是精心装饰的卧室,三楼的100多平方米则是一家三口运动休闲的地方。

  56岁的老沈普通话虽然不很标准,话语也很朴实,但是他对他心目中新农村的一番描述却打动了记者:“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我们姐弟几人没有念过书,过去的航民穷得我都不想再提。反正一家几口经常饿肚子。现在好了,儿子上学读书村里全部负担,考上大学之后,村里还另外奖励,柴米油盐电水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村里有补贴的,我们一家人现在年收入10几万元,我认为我的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比城里人过得还滋润呢,我认为这就是新农村。”

  在航民村,沈炳荣是全村341户居民最普通的一位。该村党支部书记、航民实业集团董事长朱重庆自豪地说:“我们村可能不算最有钱的,但我们村没有困难户,也没有暴发户,我本人也和村民一样拿工资,过着村民一样富足但不奢侈的生活。”

  朱重庆微笑着说:“我们村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帮助,邻里之间交流紧密,这么多年来,我们村几乎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更不要说刑事案件了。”

  如今,富裕起来的航民村更加重视环境,村里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朱重庆幽默地说,“我的目标就是让航民村变成一个披着绿色外衣的金山,我们的经济可以让其他村超越,但我们的和谐一定要成为榜样。”

  -样本二·临安白沙村

  昔日山洪灾区今日农家乐园

  临安市白沙村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一座座长满竹子、山核桃、茶叶的“金山”郁郁葱葱,一弯弯山泉叮咚一路向下奔流,一栋栋“农家乐”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一拨拨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其中,一张张村民的笑脸洋溢着富足与快乐……

  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夏玉云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白沙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万元,空气质量一类,水质量一类,真正是做到了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夏玉云也开了一间规模不小的农家乐。“生意不错,仅仅一个‘五一’长假,我就有4万元进账。”在白沙村,夏玉云的生意还不算最大的。

  夏玉云也喜欢骑着摩托车在村里上下蜿蜒的道路上走走。与挖竹笋的村民打着招呼,与不认识的游客问好。这些和谐美丽的景象让他禁不住回忆起以前——

  白沙村地处天目山山麓和太湖源头,全村基本无稻田,林地面积高达95.3%。靠山吃山,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村民们基本上靠砍树卖钱生存。

  若不是1990年的那一场吓人的暴雨,可能白沙村依旧过着靠砍伐生存的日子,直至无木可伐。

  白沙村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1990年夏天,大雨倾盆,因为山上植被稀少,大雨携带着泥沙从山上咆哮而下,所到之处,房屋桥梁被毁,电线电缆折断,村民们到处躲避洪水。

  夏玉云清楚地记得他去挨家挨户安顿灾民的情景。“那些满脸泥巴,张嘴要吃的孩子让我想哭,也让我深深地感悟砍树发家一定是不明智的。”白沙村的遭遇引起了临安市政府的重视,也引起了一位老者的高度关注,他就是林业专家,时任临安林业局总工程师的王安国。

 [1] [2] 下一页
相关稿件  
·喜迎党代会·党建篇——和谐社区的最活跃因子
·迎接党代会特别报道:科技浙江“腾笼换鸟”的五年
·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诸葛村里看廉政
·喜迎党代会·党建篇——山沟沟里的人才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