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在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庄发展每一项数据、村庄建设的每一项成果,都牢牢地写在了村庄每一点细微变化里,写在农村村民的脸上。来自浙江省农办的一项数据显示着过去几年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全省有266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有29.7万农民实现了易地脱贫致富……
数据一:3年498万农民接受技能培训
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随着浙江省新农村工作的开展,农民培训已成为省政府要突出抓好的十件实事之一。
自2004年开始,我省开展了“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据统计,2004-2006年全省投入培训资金7.8亿元共培训农民498万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93.8万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85.7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138.7万人,培训转移就业率为74.69%。
数据二:555.61亿元投入村庄整治建设
2003-2006年,以规划科学、经济发达、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为目标的农村新社区在浙江不断涌现。经过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村民们明显感到,“村容村貌变了、环境美了,生活质量也高了”。
4年间,全省累计完成852个示范村建设、8236个村环境整治的任务;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555.61亿元。16389个村有了自己的村庄总体规划和整治方案;62748个自然村的垃圾得到统一收集;17623个自然村的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数据三: 87%的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
近年来,我省将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的重点放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成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在农村中展开。2006年秋季起,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收学杂费。为了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全省中小学数量由4万多所调整为9000多所。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农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农民健康工程深入实施,目前,已有87%的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全省1441.5万参合农民享受了免费体检,1186万农民有了健康档案。此外,54万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21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2.5%。
数据四:11.1万农村指导员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2004年,一批“农村指导员”下到农村,他们举行多种活动,上党课、召开村民会议、走家串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4年来,我省从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和直属单位选调11.1万人派驻到全省3万多个村。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各级指导员累计走访农户1376.95万户,人均走访124户。协助落实各类建设项目13万个,调处矛盾纠纷31万起,帮助制定规章制度11万个,帮助建立村民活动场所2.47万个。此外,指导员还协助牵线搭桥,为所驻村落实各种建设项目共计21.38万个,帮助争取扶持资金39.12亿元。
数据五: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 116.61万农户受益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突出成绩。2003-2006年,省财政安排扶贫项目资金7.6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15万个,直接覆盖农户116.61万户。
期间,浙江省农办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山海协作”工程,着力推进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高山远山地区、重点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为重点对象,以县城、中心镇、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实行整体下山搬迁,让下山农民进城落户、转产转业、易地致富。2003-2006年,欠发达地区共下山搬迁农户8.2万户、29.7万人,其中省重点扶持的211个乡镇共搬迁农户4.01万户、15.71万人。
来自浙江省农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3131元增长到2006年的4547元。省重点扶持的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921元增长到达3201元。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人口也从2002年的17.58万人减少到4.9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