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从居委会到社区
社区,是城市最小、最活跃的细胞。自2000年初,杭州开始了大规模的社区体制调整,把5个老城区原有的居委会全部调整撤并为272个社区。“柳翠井巷居委会”也在2001年1月10日,与扇子巷和源茂里两个居委会共同组建成现在的惠民苑社区居委会。
从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到现在的惠民苑社区,58年的风雨,浓缩并见证了中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历程。
5月30日
遇见社区“老”主任,他说:
变化太大了
周刚是惠民苑社区的“老”主任,他在这里呆了6年:2001年1月,通过居民代表选举,他担任主任兼书记。2003年底,居民投票直选,他获得连任。今年初,因为工作原因,他回到清波街道。记者到社区的第一天,刚巧遇见了他。
“与2001年刚从居委会转变成社区时相比,变化太大了。”周刚说,当时没有电脑,社区干部大多是退休或下岗工人。现在社区干部越来越年轻化,不少还是大学刚毕业就来社区工作的,人手一台电脑。惠民苑社区尽管是老小区,基础较差,但现在已评上“四星级社区”:家门口有“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医疗站,健身苑,市民学校,还有藏书2000余册的青少年活动阅览室,免费向孩子们开放……
有些新建的新型小区,甚至已经达到了五星级。据了解,杭州市对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早已亮出了硬标准——“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五室:党建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青少年活动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三站:社区服务站、社区保障站、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二栏: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校:市民学校;一场所: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5月31日
居民夸社区:
“进一门,办百事”
在社区居民心中,改变最重要的是,社区工作不再集中在邻里纠纷的调解上,服务功能更全面了。
以现在的惠民苑社区为例,除了书记主任,社区还有7个分管委员。他们的工作几乎囊括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怀孕了要到社区办准生证,孩子出生了要办独生子女证;上学了,寒暑假社区要为孩子们组织活动;家庭困难的,社区要办理困难家庭证明,申请低保;企业员工退休了,还得归到社区管理,为他们组织活动,生病了要探望,老人去世要送上花圈,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伙这样形容,到社区办事是真正的“进一门,办百事”。
负责环境卫生的金璧如,每天都要关注电脑上的“数字城管信息”。一旦发现自己社区有卫生死角的照片出现,金璧如就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同环卫工人清理。
75岁的车桂凤和77岁的吴水凤,见证了柳翠井巷居委会到如今惠民苑社委会的历史变迁。吴水凤奶奶还曾是柳翠井巷居委会中的一名楼道小组长。
她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变化。车奶奶说:“以前是尽义务,现在要谈服务。”吴奶奶在一旁直点头:“以前居委会开会的茶水,都是自己掏腰包。那时的工作也简单,哪像现在那么细,那么讲究服务。”
6月2日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直选社区当家人
2003年9月26日,东坡路社区成为杭州市第一个进行社区干部直选的社区。如今,这种社区干部直选的方式已经在杭城大部分社区铺开。
今年5月,清波街道各个社区开始了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惠民苑社区也不例外,包括社区主任一职在内,共有8个职位参与直选。
在社区代副书记高红桌上,记者看到了厚厚一叠资料,要参与这次选举、户籍在社区的居民共计3823人。
高红说,对每一位居民,都要挨家挨户上门登记。确保居民能够在直选中得到最大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6月16日,惠民苑社区将进行正式投票选举。采访中,我们能十分明显地感到居民对这种选举方式的欢迎。过去居委会的选举,当上代表的也只有举手的权力,现在,居民要用手中的选票说话了。
75岁的石新华奶奶参加了前一次直选。“当时投完票,为了公正公开,唱票时,还有六七个人在一旁监督呢。我们自己选出来的社区主任,当然希望他能代表居民,为居民服务、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