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一天有10多个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来,烦都烦死了。”从2月份开始,杭州的李女士每天都要接到全国各地关于炒股的陌生电话。“一套浙江股民的详细资料,只要200元就能买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叹自己没了隐私。
近日,浙江省消保委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3%的消费者表示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其中有26.0%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曾有过电话号码等信息被泄露的经历。对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遭受电话骚扰,大部分消费者只能表示愤怒或无奈,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样,省消保委的调查显示,当经营者要求消费者填写详细个人资料时,有近7成多的消费者会配合经营者的要求,如实填写个人的有关信息。
为此,浙江省消保委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
个人信息泄露正愈演愈烈
在杭州城西某新盘买了一套房子的李女士,从交房那天起,她的手机就不断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听说您有套新房,要装修吗?”一个月的时间,她就接到百余个类似电话,而且这些电话不分早晚随时都打。而没隔多久,装修公司的电话渐渐少了,二手房中介又成了打电话的主流,纷纷来打听她是否要卖房。“我压根没把手机号码透露给他们,不知道是哪个渠道出了问题!”她边说,边当着记者的面掐掉了一个中介的电话。
而刚生完孩子,还在坐月子的陈女士家这几天也是电话不断,婴儿用品推销员已经抢先一步进了家门。
种种迹象表明,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正愈演愈烈。
信息泄露消费者维权困难
通过调查消保委发现,许多市民都有被推销电话骚扰的经历,但多数人都不会留意收集证据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明知道是谁透露了我的电话,可对方死不承认,我也没办法。”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不胜其扰的情况下,也曾经跑过去质问为其服务的4S店,但最后只能憋了一肚子火。
该如何应对个人信息的被泄露,有人提出,市民在提高自身警惕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让不法分子没有空子可钻。
“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太多了,但目前消费者真要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又有点困难。”六和律师事务所的郑金都律师表示,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他介绍,现在有些国家已经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这也值得国内借鉴的。
省消保委呼吁立法保护
昨天,浙江省消保委发出倡议,企业应当诚信经营,加强内部管理,不能随意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当作商品“卖”出去。按《合同法》的规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密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省消保委同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发出呼吁,应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
消保委也同时提醒消费者,在填写个人资料时应该注意避免泄露私人资料,尽量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如买车买房的时候,一般都要填写个人信息,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可在合同中约定经营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