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路9号成艺术家“创意天堂”
解决创意产业人才需求断层要从高校教育入手
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杭州又一个大型“创意基地”形成了,规模不小于北京“798艺术工场”。昨天,“凤山艺术空间”的20个工作室对全国媒体开放,6月17日晚这里将对外开放,并举行大型展览。
凤山路9号艺术家的日常状态
把废旧工业车间改装成为时尚的艺术仓库,杭州有了北京798艺术工场或上海苏州河艺术仓库区之类的翻版。
位于凤山路9号的“凤山艺术空间”,由艺术家金阳平、谢海、杨参军、孙景刚等共同赋予。2004年起,他们陆续租下这个院子里的一间间大仓库,从事艺术创作,如今已经发展到25位艺术家,20个工作室。
LOFT49商业气息更浓,职业人士居多,而凤山艺术仓库,并非只有职业画家,有的是编辑、教师。许多圈子里的人来到杭州,下了飞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凤山路9号。艺术家们聚集起来所产生的能量与光芒,不仅仅为本身做了宣传,更重要的是为杭州这个城市做了宣传。因为空置仓库有限,现在还有一大批的艺术家排队等着租这里的房子,而管理方也乐意租给艺术家,“在这里他们只是闭门画画,很安静”。
杭州需要更多的艺术社区
杭州从2002年的LOFT49开始,短短5年时间发展到现在的,杭州毛纺厂、凤山路9号、开元中学创意园等,已形成一定规模。圈内人士已开始谋划,环西湖创意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马钦忠认为,多元化的艺术社区和众多创作人才的汇集,是个性化和创造性及想象性生活的示范基地,她赋予城市想象力和原创性的激励,更是“生活品质”的具体载体和社会实践群体。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需要更多的类似“凤山艺术空间”的社区来展现这一魅力。
教育断层要快点接起来
事实上,艺术社区的形成,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聚合。
目前,杭州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设计等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按理说,创意人才的输出应该不成问题。但毕业生一届比一届多,却大都陷入找工作难的假象中。
一广告公司经理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公司招了一个应届生,一个星期连一张海报的设计都不能完成。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自己开工作室,或零散接外单来打点生活。这样的工作室在杭州非常多,他们的老板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一方面是资深创意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毕业生的过剩。接受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创意人才的培养,应从当前的高校教育入手。高校对创意人才的培养没有层次性,这也造成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