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木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共同主办的“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就“哲学中的问题和问题中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与超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使命和理论创新”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把“哲学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联系起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根本上在于它的基本原理的有效性,而不在于对文献的当代解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不是构建哲学的新形态,而是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加以发展。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阐述了哲学中的问题和问题中的哲学的关系,认为问题中的哲学要以哲学中的问题为基本的理论前提,探索“哲学中的问题”所蕴含的“问题中的哲学”应当是哲学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吉林大学孙利天教授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问题,需要澄清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正视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重大贡献。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键是如何增强问题意识。第一点就是应该恰当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第二点是合理地研究问题,主要是问题如何进入哲学的视野,并且以哲学的方式予以关照和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超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关系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一大重点。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认为,在现实性和理想性关系的问题上应当走出黑格尔哲学传统,对二者做一个界分。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认为,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区分在黑格尔那里并不存在,现实本质上是理念的,唯独现实的东西才是超越性的。北京师范大学朱红文教授认为按照黑格尔式的理性理解现实,虽然更接近经典的马克思,但这恰恰反映了马克思哲学的时代规定和问题。整个近代西方以来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问题就是把概念的问题、理想性的东西当作现实来操作。这是一个自然主义的或理性主义时代的错误。中山大学王晓升教授认为马克思在分析哲学与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扬弃了独立的哲学,而建立一种以分析现实社会矛盾为任务的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在分析现实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寻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并把它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按照这种哲学观,哲学的研究就是要从“人间上升到天堂”,而不是“从天堂下降到人间”,从而达到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提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坚持理论的真诚与自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以理论的真诚作为开端的。这种真诚是指以学术的眼光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批判与超越。如果说理论的真诚主要指一种应有的学术态度,那么,理论自觉则是理论研究所力图达到的自知之明。理论自觉是对于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对于理论自身的内部关系和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的认识,以及根据这种认识所实现的理论的自律和推陈出新。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认为,要“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就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解决好哲学“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相关稿件  
·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座谈会在杭召开
·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报告
·也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当代化”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