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捕捉商机欲抢“第一通车权”
浙江在线07月03日讯
杭州湾大桥贯通剪彩仪式的锣鼓声还没散去,宁波一家名叫哈利斯顿机电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日前突然抢先“商演”:在董事长兼总裁陈明均的带队下,一支被称为营销之师的“先锋队”,率先登上杭州湾跨海大桥。借助大桥,郑重地举行了一场“进军上海”的誓师仪式。
哈利斯顿把它的梦寄托给了杭州湾大桥,而杭州湾大桥所承载的,却是上海与宁波间无数企业、几代人的梦想和期待。
宁波帮的“跨海梦”
宁波,这座盘踞东海之滨、身居长三角重要腹地的港城,正以迅猛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世界的注意。
对于宁波而言,上海是他们心理距离最近的一座城市,几乎每一个宁波人都能在上海找到亲戚,上海对宁波商埠的兴起也尤为重要,老的“宁波帮”的杰出代表,绝大多数是从上海起家,继而走向香港、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
即使在今天,宁波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上海是必争之地,“得全国者,先得上海”已成为宁波人的习惯性商业思维。上海的商业战略地位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媲美,它是宁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锁定大上海、接轨大上海、融入大上海,是宁波商人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的战略步骤。
然而,宁波却与上海这个经济中心隔着一条宽宽的钱塘江。
也正是因为钱塘江,使得宁波处于一个尴尬的交通末端,宁波企业“走出去”和外地企业“走进来”都同样艰难。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到了宁波,便宛如路走到了尽头,不仅使宁波企业向外扩张的难度加大,也使宁波错过了很多投资和贸易的机会。
为此,宁波企业此前一直在为巨大的时间周折“买单”。杭州湾大桥之前,宁波商人去一趟上海,需要环绕杭州湾,取道绍兴、杭州、嘉兴等地,耗费比直线距离两倍多的路程,才能到达上海,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影响效率和效益。
上海和宁波,长期以来,只能远远地相望于大海的两端。
海上天堑变通途
从跨海大桥一开始酝酿,便被宁波人寄予厚望。
其中一个重要的例证是,这座史无前例、投资巨大的大桥成为民间资本参与最积极、最踊跃的一项国家级重大工程。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大桥全长36公里,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大桥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设计寿命达100年。2008年通车后,宁波到上海的通行距离只有179公里,距离缩短了120公里左右,时间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2003年6月,经过近10年的准备、120多次可行性论证的杭州湾大桥终于破土动工。5年之后,即2007年6月26日,大桥正式通过贯通仪式,一座跨海“长虹”已飞临上海、宁波两地之间。
杭州湾大桥,不仅拉近了沪、浙、苏三地地理上的距离,更使宁波跨越了杭州湾这个“大门槛”,告别交通末端,成为海陆交通枢纽。杭州湾大桥连同在建的甬金高速、舟山“陆岛工程”和已有的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形成“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西引杭州、江西,北接上海、江苏,南联温台乃至福建,东延舟山,宁波由此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
此外,大桥开通,作为我国最大的深水泊位群,宁波港可以突破腹地狭窄的瓶颈,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东北亚航运中心远洋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杭州湾大桥为宁波带来经济腾飞的新时代。
民企借势作“商演”
在大桥举行正式贯通仪式后的第三天,宁波哈利斯顿机电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企业单位,“商业味”地登上了世界第一大桥。
哈利斯顿的举动,让很多惊叹宁波商人捕捉商机的眼光。
哈利斯顿董事长陈明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数年发展,如今的哈利斯顿,已是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前四强,但正如大多数宁波的民营企业一样,哈利斯顿面临着走出区域性品牌的“阵痛”。时间不等人,2007年是关键一役,在陈明均规划的品牌蓝图上,跨过杭州湾、雄霸江浙沪、打向全中国、成为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第一品牌的战略地图已跃然纸上。无形中,杭州湾大桥成就了哈利斯顿全国突围战最好的战略选择。
陈一再表达了对跨越杭州湾大桥的渴望。当人们问及当前大桥尚未通车,是否会影响哈利斯顿的全国战略时,陈透露,今年是哈利斯顿布局全国的重要一年,但更重要的战略是在明年,“通过在上海一年的实战,我们将更好地从上海打向全国。明年的上海将是我们的战略要冲。”为了充分运用好这一战略要冲,陈明均表示,他们已经决定向杭州湾大桥指挥部申领大桥的第一次通车权,要做第一个跨越大桥的人。
关于“第一通车权”的申请,陈明均告诉记者,尽管有人也许会认为,这一要求纯属“无理取闹”,但哈利斯顿决不会轻言放弃。在他们出示给记者的“申请意向书”中,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大桥有关部门为大桥的第一次通车权进行“拍卖”,“哈利斯顿愿意积极参与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拍卖活动。”陈明均说。
对于宁波民营企业而言,杭州湾大桥所蕴涵的商机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