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世界遗产委员会近日通过审议,将中国申报的“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云南石林、贵州荔波与重庆武隆三地“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增至35处,居世界第三位。然而,以“文化大省”著称的浙江省却一如既往地与世界遗产无缘。
南浔竖起的罗马柱是在为古镇申遗“锦上添花”?
始建于明代中叶的南浔“百间楼”是江南保存最完整的沿河古民宅群。
“水晶晶”的江南古镇在申遗中竖起了罗马柱
“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桑树园、水晶晶的雨港、水晶晶的石拱桥……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水晶晶的倒影,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
著名作家徐迟用60多个“水晶晶”描述的南浔古镇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成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江浙雄镇。750多年来,南浔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精致的古典园林形成了百余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其中,集藏书、园林于一体的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江南第一巨宅”--张氏旧宅都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是,南浔古镇顺理成章地出现在2003年浙江和江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中,被专家描述成“我国保持水乡风貌最好、明清建筑群最完整、私家园林最丰富和民俗风情最纯朴的水乡古镇”。
但是,这个在申遗预备清单中最有文化底蕴的古镇,竟然在申遗中最先被淘汰出局。
为此,记者于近日踏访南浔,一探究竟。来到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欧式风格的石子路。当地人说,这条取名为象门街的“西洋路”是在近年兴建的,此地拆迁前多半是清末民初时留下的民宅。
游客张先生走在象门街上感叹,如此现代的“西洋路”放在古镇不伦不类,与周围的风貌很不协调。
穿过象门街,黛瓦粉墙、绿柳拂水的景色令人倍感惬意。记者走进市文保单位刘氏梯号,传统的中式建筑后院隐匿着一幢红砖楼,楼后的空地被围墙隔成几个区域,几根罗马柱竖立在70方左右的水泥地上,许多游客表示对如此建筑格局十分不解。
据当地人介绍,早年红楼后面十分空旷,因为刘家人早餐喜欢饮用新鲜的牛奶,这里曾经是刘家的奶牛场和网球场,但人们看着眼前的罗马柱却怎么也想象不出当年的情景。
记者随后沿着南西街来到了市文保单位南浔丝业会馆,此馆为湖州市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传承着中国丝文化的精髓。如今的丝业会馆却被承包给了一家企业,一扇黑铁门将游客挡在门外,大家只能透过门缝感受会馆昔日的辉煌。
看完园林赏古宅。南浔古建筑历史悠久,许多民宅具有古朴的明清特色。但记者漫步河道两岸所见,一边为居民老宅,另一边却建造着一排排仿古建筑,两者邻街而处,对比鲜明,尤其是仿古建筑中夹杂着的几幢复古装修的高楼与古镇风格大相径庭。
“难道古时候就有高楼大厦了?”记者听到旅行团里的一位老者如此惊叹。
针对在古镇里添设仿古建筑的现象,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表示,古镇的价值在于它的原真性、完整性、可读性以及可持续性,古镇与新镇间应有缓冲区,不应该拆征古建筑造仿古建筑。
“在风景区里建设仿古建筑等于造假,这对世界遗产申报十分不利”。谢凝高教授强调,人为的破坏比自然破坏产生的结果要严重的多,在风景区里乱拆乱建就是对遗产的肆意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