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商场打拼也需“亮剑”精神 复退军人创业纪实

  一部《亮剑》亮出了军人的英雄虎胆与战斗意志。人生需要一种拼搏精神,更需要一种智慧的谋略。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走下了军人的舞台,重新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他们虽然不在战场上,但同样亮出了军人的精神与勇气:他们不相信失败,他们愈战愈勇,他们更明白大家的幸福与支持是多么重要,他们没有成为战场上的将军,却是人生自己的将军。

  这是群复退军人,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们的创业故事。

  当衣着斯文的赵其法出现在记者面前时,我们发现,这个15年前就是“百万元户”、一掷数亿元决心把自己生长的村镇建成“现代风情小镇”的创业先进,居然光脚穿着双旧皮鞋。他说,他和他的公司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我有一个新农村之梦 历经失败创业之心不改

  1986年,23岁的赵其法从部队退伍,原本他应该跟当时绝大多数复员军人一样,进一家地方单位,捧个“铁饭碗”。然而他却选择在家中,嘉兴南湖区凤桥镇史庄村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办起了“玻璃纤维厂”。不到一年,这个家庭作坊以失败告终。同年,他又在老家办起了养鱼场,结果一场大水把他的鱼场冲了个干净。两次创业尝试,不仅没有使赵其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还让他的所有积蓄打了水漂。

  如果说,赵其法第一次放弃“铁饭碗”选择自主创业,身边还有朋友赞一句“有勇气”,那么1989年,当他成为当地农业银行系统里唯一一个辞职员工时,听得最多的就是一句“真傻气”。

  直到1993年,赵其法再次辞职,靠着5000元存款成立中法天线实业有限公司,第三次创业,并在第一年就做成了200多万元的生意,赢利50万元时,人们才对这个创业痴心不改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做成一件事,单靠学校教授的知识不行,单靠部队生涯磨炼的意志也不行,还要有满腔的热情。”赵其法说话时中气十足,浓密的眉毛舒展着,脸上一直带着爽朗的笑,“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亏过钱就不知道怎么赚钱。”

  大家都有钱赚我更快乐

  失败确实是成功之母。1993年,赵其法进入天线制造领域。工厂第一个月赚了5万,第一年赚了50万;工厂迅速壮大,领域不断拓展,逐步发展为在全省享有盛名的天线造厂。如今赵其法已经是一个拥有11家子公司的庞大企业的掌门人。

  相比于自己的创业故事,赵其法最愿意讲的就是他的“新农村梦”。

  要想解决农民问题,企业就要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法公司所在地在庄史村,他们和农村是零距离。随着企业的扩大,吸纳庄史村民和周边农民在企业从业人数已达1800多人,农民们走进企业,成为每月拿工资的“工薪族”。

  2002年7月,赵其法在对嘉兴市农业产业化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业反哺农业,开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看到千家万户都能盈利,我才觉得我活得有价值。”他这样对记者说。他成立专门的公司,引导农民种植食用菌;公司和村里共同投资搞“农家乐”,整个村都纳入了休闲旅游范围。

  今年,作为嘉兴市人大代表,他提出了一个新农村养老计划。按照这个议案,农民将自家的房屋装修好后提供给从城里下乡来的老人,村里提供完善的医疗保健中心、活动中心等全方位的配套设施,城市老人可以从村里租到农具、农田等,种菜、种花、养鸡,城里的老年大学在村里办分校……这样,老人们不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农村老人思想的改变,推动农村的发展。而其中所用的大部分资金,则由企业投入。

  “我要像儿子回报父母一样来回报农村,带领乡亲共同致富。”赵其法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充满了凄凉和悲惨。而浙江遂昌的一个现代卖炭翁,却让炭焕发勃勃生机,将它变成竹炭枕头、竹炭鞋垫、冰箱除臭炭、车内清洁炭等等,并借此开拓出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现代卖炭翁的故事

  放弃记者行当转做卖炭翁

  方云剑位于杭州高银街的办公室不大,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右侧墙壁上的一幅中国地图和一幅世界地图。这两张地图最与众不同的是,上面标满了星星点点的五角星,颇有燎原之势。一提这地图,方云剑乐了,他告诉记者,上面的五角星是他创业以来加盟连锁店的标识:“现在全国几乎每个省,无论是西藏,还是海南,都有我们卖炭翁;外国么,韩国、新加坡也有了。”

  方云剑是个有着15年从军经历的老兵。1980年入伍,1995年复员,1996年借调到《浙江经济报》担任记者,曾采访过很多企业家的创业故事。2001年,他偶然写了篇关于竹炭的报道,发现竹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他的老家浙江遂昌,正好盛产竹子。

  2001年12月,他跑回了遂昌老家,办起了卖炭翁竹炭坊,自己则当起了坊主。

  “我以前没当过一天的工人和车间主任,办厂是外行,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不怕,因为只要不断学习就不怕困难。”正是他这种军人的干劲使得卖炭翁之后取得了成功。

  困难时,大年三十去还债

  任何企业家创业的初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2004年,方云剑看到卖炭翁的销售额2个月内达到了400多万,就想扩大市场,接了不少订单。谁知临近交货,由于自己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根本拿不出货。

  一边是因为无法及时供货导致货款拿不到,另一边炭农在等着原材料的钱,方云剑急得团团转。他太明白,如果不能如期履行协议对刚培育起来的市场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坚持开着卡车去别家收购,要把货按时按量地发给经销商。这一来一去,亏损了80多万元。

  “那段时间整个县城都在传卖炭翁要倒了,一天20多个追债电话,把我的头都弄大了。直到大年三十,才把最后一笔债还给一个炭农,而账户上只剩下了2万块钱。”说到那段困难经历,方云剑感慨万分。他说,也许是部队里培养出来的硬气,让他有种决不服输的精神,他将自己遇到的困难都当作一场“战争”来对待。

  风雨过后是彩虹。从当初骑自行车走街穿巷送货,到如今每天用大集装箱运货,卖炭翁这些年的发展突飞猛进。

  想让卖炭翁走向世界

  “竹子是一节一节连在一起的,互相离不开。我们依靠竹子发展壮大,同时它也给了提供原材料的农民一个很好的收入来源。竹炭发展后,我们当地的毛竹价格也上涨,原来11~13元/百斤,现在38~39元/百斤。我们办企业,不仅仅是自己得利,也同样要将好处带给农民。”方云剑说。

  除了给炭农们增加收入外,方云剑更大的一个梦是,让卖炭翁走向世界。他为今年定下的目标是:拓展海外市场,在更多的东南亚地区找到代理商;生产总值突破5000万元;职工平均月工资突破1200元。

  要让卖炭翁走向世界,研发是最重要的一环。除了传统的炭清洁制品外,卖炭翁还推出了竹炭的美容和时尚制品,如竹炭按摩浴皂、竹炭手链;推出了竹炭系列床上用品,如床垫、枕头甚至是食品。

  “三五年后,通过产品升级、股权改革、融资等措施,卖炭翁将努力成为国内竹炭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此时的方云剑,那神情像极了一位正制定完战略而准备战斗的军人。

  【创业感言】

  创业人物:汪西龙

  创业感言:20多年前我办厂的时候,创业环境远没有现在好,现在创业可以向银行贷款,政府还有很多优惠政策,那时候很少有人能从银行贷到款,我那2000元创业资金还是用2分的高利向朋友借的。我想对准备自主创业的朋友说,那时候我能成功,现在你们也能成功。

  创业经历:汪西龙1985年创业,从一家投资只有几千元的夫妻小厂,创办成为目前拥有固定资产3800多万元,上交税收150多万元的科技型企业。

  创业人物:杨作能

  创业感言:创业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随时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有的放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创业经历:杨作能1978年3月退伍,四年后他开始从事个体工商户,创办新昌县金山糖酒批发中心。现在乡镇设有11个批发网点,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安排了就业岗位。

  创业人物:戴鹏智

  创业感言:当年,我拿着部队里1.9万元的退伍安置金,也曾经有过茫然,但最终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想对其他想自主创业的退伍战友说,在部队的时候要多学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创业前要多了解相关信息。

  创业经历:戴鹏智是宁波退伍军人自谋职业第一人,在他的影响下,当年有40%的退伍兵选择了自谋职业。如今他已经有四家连锁影楼。

  创业人物:王炎寿

  创业感言:我是江西人,看中了温州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快才决定在温州创业,但两地的语言、习俗大不相同,又没有人际关系,创业初期曾经碰到过许多困难,但我始终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特别是我们从部队里出来的人,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是军人最值得自豪的作风。

  创业经历:1993年退役后,王炎寿1996年到温州用8000多元的资金在温州商贸城租了一间店面,成立了延寿百货商行。如今已经有200多江西老乡在他的影响下到温州发展,成了“新温州人”。

  创业人物:顾多咪

  创业感言: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苦,我什么都不懂。这些年的风雨,总结起来,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学习,尤其是面对困难的时候。

  创业经历:顾多咪1982年退伍,1992年他回到舟山老家定海区观音桥开办了一个家庭旅馆“四季青旅社”。15年来,顾多咪不仅经营好了自己的家庭旅馆,更是带领了观音桥一带家庭旅馆的发展,由10多年前的4家扩展到目前60余家。

  创业人物:余金泉

  创业感言:创业的路不好走,但是既然已经上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创业经历:1992年退伍的余金泉在1999年下岗了。下岗后的余金泉面对事业上的挫折,表现出一个军人的坚强,他没有向政府伸手,而是毅然决定自己创业。他创办的长兴县夹浦金泉纺织厂,如今年产值达200余万元。余金泉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他还积极为当地建设、扶助贫困户捐款捐资。

  创业人物:谢善彪

  创业感言:我是江山第一个自谋职业的复员军人。由于缺乏经商经验,也曾经遇到过很多挫折,凭借在部队里锻炼出来的敢闯敢干的作风,困难一一克服。

  创业经历:退伍后,谢善彪于2001年筹资24万元在老家江山租了3亩地开办贺村宾王木材加工厂。这几年生意越做越火,去年当地不少同类厂家产品滞销,他帮助滞销户销售产品近500万元。

  创业人物:陈瑞之

  创业感言:致富之后更应回馈社会。

  创业经历:陈瑞之1992年创办了永康市五金城联邦实业五金总汇,如今与国内外近千家五金销售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去年实现销售额1000余万元。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儿女的创新创业之歌”:王健,你很可爱
·评出致富之星激发创业热情 松阳小山村公布致富榜
·200万人中挑50个尖子生 浙江小老板畅谈创业经
·不服输的“军人精神”让赵其法走上成功之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