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5日讯 无证养犬、违规遛犬、犬只扰民伤人、传播疾病……,随着“宠物热”的不断升温,宁波市区犬数猛增,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宁波市的一大公害。宁波市政协组织力量就市区养犬问题进行了走访调研后,于23上午召开依法规范城区居民养犬专题座谈会,对如何防范犬患提出了建议。
现状全市约有28万只犬
据有关部门统计,海曙、江东、江北登记上牌的狗共有3551只,没上牌的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其数量肯定超过上牌的。如海曙区某社区一共有100多只狗,登记上牌的只有30多只,江东某社区登记的有19只,没有登记的则多达40多只。这还仅仅是“老三区”,整个大市范围内,有关部门的统计共有犬类28万只以上。
问题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狗多了,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宁波市政协在调研中发现,每天早晨六七点是遛狗比较集中的时段,不少小区到处是狗,特别是小区的公园,简直成了“遛狗场”,其中不乏违章饲养的烈性犬、大型犬,吓得居民不敢带孩子出来玩。还有一些人只养不管,经常有狗深夜在小区转悠、打架,连声狂叫,影响居民休息。另外,狗咬伤人的案件也时有发生,据一份统计显示,近几年,宁波市每年有10万~12万人被狗咬伤,其中被宠物狗咬伤的有1.48万人左右,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小区、街心花园,成了此类案件的高发地区。而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大型犬、烈性犬伤人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原因多为养犬人未按规定时间遛狗、未拴狗链或在遛狗过程中没有尽到看护责任。
整治面临“躲藏顶赖”
其实,在犬类管理中,各有关部门都采取了各种措施,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不少养犬户对管理“躲、藏、顶、赖”。一些养犬户为了逃避管理费,长期不领狗牌,想尽办法逃避管理,做证率与实际差距较大。同时,不少犬主防疫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不给犬只注射狂犬疫苗,还有的市民对狂犬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未能自觉及时到犬伤门诊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注射。
建议建立“电子身份证”
针对这些问题,宁波市政协委员建议,把制止违规养犬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近期开展一次集中整治行动,通过整治争取实现养犬登记和年检率达到100%,登记犬只预防狂犬病疫苗接种率达100%,发现流浪犬的捕捉率达100%,法规宣传入养犬户率达100%。实现限养区没有大型犬、烈性犬和一户多犬现象,公共场所没有违规遛犬现象。基本解决犬类随地便溺破坏环境卫生的问题,基本解决犬类非法交易、犬医院(诊所)、用品商店超范围经营等问题。明显减少犬伤人、扰民等问题。
同时市政协建议完善《宁波限制养犬规定》,增加如下条款:对犬类实行“电子身份证”管理,在销售和登记、年检环节,在犬只体内植入电子芯片或者注射型电子标签(上海已经采用),记载有关识别信息;犬类出户加戴嘴罩;实行犬类强制保险制度;明确街道、社区对养犬日常管理的责任,并给予经费保障;在公园、绿地等重点公共场所设置“禁止遛狗”的禁示牌,落实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