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
51岁的美国人伟德来到义乌工作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位连续两届国际中国传统武术比赛的冠军显得有些寂寞,“我每天早上都去义乌的各大公园转悠,”他说:“很遗憾,很少看到有人在打拳,更别提高手了。”
而在他师傅的描述中,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清晨人们聚集到公园练拳,须发皆白的老者运用太极拳技术,可以轻易的发人于丈外。
伟德在EF英孚教育义乌站教英语,有时候他会在办公室外摆一个架势站桩,好奇的中国小朋友会围拢来,要求这位灰眼珠的老外教自己打架。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伟德会很温柔地纠正:“NO,不是打架,这是正宗的中国功夫。”
根据自己的师承,伟德给武当山的管理机构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能去那儿继续深造,“他们很欢迎我,”他突然之间很兴奋:“很快,我就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之旅了。”
年幼且瘦小的他
已经懂得发现自己的优势
伟德生长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座小城里,他的父亲曾是当地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拳击手。伟德记事之后,父亲已经不太提起这段往事,伟德唯一能感受到的父亲的力量,是和哥哥一起挂在父亲向两边平举的胳膊上时,硕大的肱二头肌剧烈跳动的感觉。
伟德长大一些后,就和哥哥到处乱窜。在那些由地下室改装成的拳击馆里,这个8岁的小男孩闻到了一种令他感到非常刺激的臭味,那是挂在墙壁上、长期被汗水浸泡的拳套所发出来的。
比他们大一些的孩子,鼓着刚刚长出来的肌肉,站到拳击台上捉对厮杀,屋子里充斥着大肚子教练的口哨声和鞋在地面上摩擦出的“吱吱”声。伟德哥俩晃着细长的腿坐在高凳子上,眼珠子盯着台上,嘴里吸着可口可乐。
大肚子教练有一次路过伟德家,他拍拍两兄弟,对他们的父亲说:“看起来,你们的血液是一样的。”
第二天,伟德的父亲买了两副儿童用的拳击手套,在院子里折了一根树枝当做教鞭,开始了第一堂拳击课。
练习拳击之后,伟德开始渐渐感觉到自己身体中潜藏的力量。说实话,刚开始他并不为父亲所看好,他的身体瘦小,爆发力弱,面对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只有挨打的份。
一次次的训练下来,浑身疼痛的伟德发现了自己的优势——身体灵活、步法轻巧,他开始运用不同的战术来和对手周旋,像拳王阿里一样,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飘忽的蝴蝶。
“我的战术成功了,”他说:“我可以和哥哥打个平手。”
神秘的中国功夫
让他的身心经历了细微却本质的改变
经过了7年的拳击训练,15岁的伟德已经能很自信地走进当地任何一个拳击馆。他觉得没有人能拦住他。
在公园里,伟德遇见了他日后的师傅。这个名叫史满春(音)的中年中国人在打一套慢吞吞的拳。伟德意识到,这位动作很慢的中国人,似乎全身都积蓄着力量。一交手,这蕴藏的能量让他吃了一惊:在史满春的手上,他就像一只纸糊的风筝。
“他的手臂看上去很软,碰上去也很软,”他回忆第一次和师傅切磋:“但是我稀里糊涂就被打飞了。”
伟德开始跟随史满春学习中国的太极拳,他觉得,这里面有一种更为神秘的东西,更加接近哲学的东西。
这是一种更为艰苦的训练。不过,在史满春看来,伟德是个领悟力很高的练习者,这种能力一直可以追溯到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通过改变战术来和力量更大的对手抗衡。
而伟德觉得一切都在改变,他引以为傲的胳膊上,肌肉不再鼓荡,整个人变得松垮,甚至走在街上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像原来一样撑起肩膀。
这种细微的改变很难描述,他觉得自己的肩背越来越厚实,站直身体之后,身后似乎有一堵墙给他当靠山,两手变得松软,而整个身体越来越像一个弹簧。
这个全美传统中国武术冠军
想在义乌过一段很长的快乐日子
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学习,伟德不再只是个对中国武术充满好奇的美国小伙子,而成了地道的习武者。1996年,伟德参加全美传统中国武术比赛获得第二名,次年在有4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国际中国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得银牌。
“金牌被中国北京的一名选手拿去了。”在伟德看来,来自中国的武术选手比他强,他不丢人。不过,连续两次比赛都是第二名,好强的伟德还是忍不住去问师傅,为什么自己总是第二名?师傅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武术不分国界。你总是第二名,只是因为别人比你更努力。”
之后,伟德把每天习武的时间延长到5个小时,在1998、1999年举行的年度国际中国传统武术比赛上,伟德连续两届获得第一名。之后,他根据师傅的建议,开了个武馆。
三年前,他暂时关闭了武馆,打算到中国学习更精的武术。
除了教孩子们英语,伟德有时候还会跟孩子们比划比划。许多家长听说有外教教孩子学武术,都觉得很奇怪。不过,伟德有板有眼的武术招式打消了家长们的疑虑,在得知伟德还是连续两届全美传统中国武术的冠军后,连家长们都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伟德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他说:“我打算过些日子把远在印度尼西亚的妻子和丈母娘接到义乌来,在这边安个新家,过一段也许会很长的快乐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