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0 日讯 酷暑炎炎,当许多人躲在空调房内享受冷气的时候,却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但与冷气无缘,还常常要穿上几十公斤重的特殊服装,忍受高温和烈焰的双重炙烤,这就是我们的消防官兵。
从事了几年的社会新闻采访,记者也曾多次身临各种火灾现场,然而,几天来,当记者一次次走进消防队,并真正披上“战斗服”,和消防官兵们一起奔赴火场第一线时,感触是那么不同……
穿上战斗服,就像洗桑拿
上午8时,我们匆匆来到北仑消防大队。这一天,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38℃。大清早,日光便白晃晃地刺眼。
此时,消防队员们已开始了日常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出水操、徒手攀援5层楼墙角等等。在训练场地上站了不到10分钟,记者就感觉到地面热浪一阵又一阵地涌上来,脚底开始发烫。记者来到消防器材库,准备换上一套消防服,体验一把消防队员的感觉。随手提起一样东西,却是又厚又沉。消防队员叶敏说,这是火场营救的特殊性决定的,比如消防靴,如果底和面薄了,在抢险救援场地内就可能被钉子、玻璃等扎穿,因此,消费靴的底和面都垫有厚厚的钢板,而其他一些服装也都有类似的制作要求。
在两名消防队员的帮助下,花了整整七八分钟时间,记者终于将战斗服、消防靴、空气呼吸器、头盔等“家伙”一一穿戴在身上。穿上重达19.1公斤的这一身装备,记者顿时觉得自己成了一只笨重的大企鹅,汗水很快沿着额头流淌下来。正当记者蹒跚着往外走,一名消防队员又提来两盘水带和一把直流水枪,原来,还要加上近14公斤重的这两样东西,才算是完成了一名消防队员的出警装备。
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人
换上“战斗服”后,记者便安心地坐在消防队的大厅里等待警铃。不少消防队员见此忍不住哑然失笑。原来,对于消防队员来说,在警报拉响后,换装、上车直到消防车开出大门,白天是在40秒之内,而夜间,也要求在60秒内完成。
由于对时间要求的严格,在消防队呆过的人无论穿衣、吃饭、上厕所都要比常人快上许多。高强度的训练和一些危险化学品场所的抢险救援,使得胃病、关节炎、呼吸道疾病和一些皮肤病成了消防队员们的职业病。如果说这些职业病还是一般人能猜想到的话,让记者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些看上去十分强壮的小伙子竟然十有八九患有心律不齐的毛病。他们说,这是多年来听警铃落下的病根。
火场中体味“烤箱”滋味
火场中,究竟有多高的温度?等待出警的过程中,记者和身边的几名消防队员聊了起来。
“我记得,有一次去救火的时候,看见十几米外的玻璃像冰一样融化开来……”这是消防队员小袁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事后,记者查询到,玻璃的软化点是700摄氏度。
由于水枪的射程一般在15米左右,消防队员在扑救大火的时候一般离火场10米左右远,这样才能有效打压火焰。这样的距离,尽管带着头盔,小伙子们的感觉却是,冲击过来的热辐射让脸上的汗毛、鼻子里的鼻毛都像被烤焦了一样卷曲起来!但在那时,他们根本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汗如雨下。因为,出汗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汗水被高温蒸发掉的速度。直到退出火场后,他们身上才会突然爆出流淌不止的汗水。有时,火场的温度实在太高了,为了降温,消防队员们会在水枪的有效射程边缘互相往身上浇一下水,往往水一淋下去,就能看见一股白烟从身上冒出来。
正聊着,消防队的警铃突然尖锐地叫了起来:恒山西路上一辆轿车发生了自燃。我们赶到现场,大火已经吞噬了轿车。尽管只是一起小小的汽车火灾,然而,稍一走近,扑面而来的热浪仍烤得记者脸庞热辣辣的。记者想走近一步,却被一旁的消防队员拦了下来,因为汽车的油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出警回来一个半小时后,嵩山路一个小区门口的电表着火了;
随后,北仑宁穿路上发生两车相撞的事故,需要队员们前去救出被困人员。
……
就这样,战士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被汗水再次浸湿。消防队员们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这一天,他们并没有啃到“硬骨头”。
图1:记者跟随消防队员一起奔赴火场。 (通讯员 袁 帆 摄)
图2:记者在北仑的体验采访将要结束时,消防队员突然接到鄞州一处仓库着火的报警。当我们匆匆赶到现场,几名消防队员又经历了一番大火炙烤,而后疲惫地坐在地上。 (记者 周 琼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