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0日讯
宝鸡文理学院大二学生小陈暑期回家几天,一直在人才市场寻机会打工。“打工是为了增加人生阅历,增强竞争力,为将来就业作准备。”他说。而记者连日来在采访中发现,为了补齐“工作经验短缺”这块求职“短板”,暑假期间,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才市,为求职提前“热身”。然而,无论是无偿实习,还是短期打工,现实的反应与他们高涨的热情并不相称。
机会不多烦恼不少
“要找合适的实习机会真不容易。”在某招聘会上,嘉兴学院大二学生小吴告诉记者,她带了3份简历,但转了一圈没有投出一份。“我不要求报酬与解决食宿,只要专业对口,能学到东西就行了,但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单位并不多。”
而浙江理工大学的小陈虽然幸运地找到了实习机会,但半个月后又回到才市里“碰运气”。“在公司里大家各忙各的,他们没时间教你,自己除了打杂没事可做,这样的实习有什么意义。”小陈说。
对此,某实业公司人事主管王先生解释说,员工的稳定性对公司十分重要,而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又不长,因此公司不太愿意花精力去培养他们。但他同时认为,对于实习期间表现出色的学生,公司会考虑将其留下来,因此只要实习生留心观察与学习,把握机会,实习仍是一条就业的“绿色通道”。
侵权不少维权不多
据了解,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8元人民币。而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名大学生中,除了家教外,多数人劳动所得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还有受访者表示,曾遭遇“求职陷阱”。浙江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张告诉记者,去年暑假曾看到一个家教中心的广告,结果交了50元中介费后,到现在还没等到工作。此外,在受访者中,遭遇被雇主任意克扣、拖欠报酬、延长工作时间等经历的不在少数。而当记者问及他们是否想过通过有关渠道争取合法利益时,多数人却一脸茫然。
对此,有关部门人士建议,大学生暑期勤工俭学,应通过正规的劳动力市场或通过学校联系。此外,哪怕短期打工,也应以书面形式签订用工协议,将工作时间、工资报酬、支付方式等写清楚,一旦发生被骗、拖欠等侵权情况,要及时向劳动、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