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爱乐天使合唱团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演出结束后,该校新闻系主任雅辛·查苏耳斯基教授上台,礼节性地亲吻小演员的右手表示祝贺。其中一个小女孩被亲吻后急忙把手抽了回来,放在身后使劲擦,足足擦了一分钟。这让查苏耳斯基教授十分尴尬。事后,这位小女孩认了错。(《钱江晚报》8月2日)
其实,觉得尴尬的远不止查苏耳斯基教授一人,合唱团管理人员、随团采访的记者,乃至许多看到这则新闻的国人,都会因孩子不懂“国际性”礼节而觉得尴尬,甚至有些脸面无光的感觉。
很长时间以来,国人普遍习惯于用仰视、崇敬的眼光看待西方世界的一切,尽管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但“弱国心态”依然根深蒂固,以至于不少人在对某些社会习俗进行价值判断时,缺乏文化自信,而是一味以西方好恶与习惯马首是瞻。
由此,对于国人在音乐会上的不安静、演出中途率性鼓掌、不懂得西方亲吻礼仪等等,舆论每每加以批评,甚至上纲上线到“缺乏素养”、“不文明”的高度。反过来,西方人不习惯中国文化的习俗与惯例,国人则每每抱着反省、自励的心情,不但自认文化落后,甚至痛心疾首,为自己的文化习俗不被老外所知而觉得脸面无光。
其实,中国文化固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作为一种庞大的体系,中国文化是根植于中华大地之上的,与中国的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更能适应中国人的生活、生存与发展,因而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在看待东西方文化及其习俗的异同时,理应抱着“和而不同”的理性态度,而不是厚此薄彼,甚至一味尊崇。
由此想到《红楼梦》中的“二丫头”。在秦可卿风光大葬一场戏中,二丫头所在的村庄被选中作为贾府贵人们中途休憩、更衣之所。贾宝玉在这里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农家纺车,玩兴大振,便跑上去转着玩。村里人都带着对城里人的羡慕与好奇而围着看,唯独这二丫头,竟然跑过来大声嚷嚷:“别动坏了!”
显然,宝玉与二丫头是生存在两种不同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中的人。可二丫头就没有一般底层民众的那种“弱民心态”,对上层人物在老百姓那里的随便摸摸碰碰,不仅没觉得是和蔼可亲,反而表示不满,于是予以喝止。这体现了她难能可贵的自我立场,以及对不同阶层之间缺乏平等尊重的本能反抗。
我想,“当面擦手”的小演员也是这样。作为自幼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小演员,并不一定非得了解并尊崇西方亲吻礼不可,她对自己的手被大胡子亲得“湿漉漉的”感到难受,下意识地“使劲擦”,绝不是一件难堪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其实在无意中完成了一次“中国习俗”对峙“西方习俗”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