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素有“火炉”之称,今夏老天仿佛又狠狠扇了几把火,越来越高的气温“烤”得人难受。热死人哒,热晕人哒,市井街头到处都弥漫着埋怨。长沙郊县大片水田干裂、山塘干涸,许多地方晚稻无法下种。7月1日以来,长沙就没正而八经的下过雨了。湖南省气象台近日又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长沙市又接连刷新了高温的记录,简直是不想叫人活了啊!
好在今年的电力挺争气,不象去年老拉闸限电,退休在家的我,乐得一天一天的就躲在空调的阴凉下,写写字,读读书,完全忘记了外面世界的“火炉”蒸烤。
提到“火炉”,便想起一桩“火炉之争”的新闻又想发笑:说绵延数百年的“火炉”排名应重新洗牌。更让我吃惊的是说“中国四大火炉”老的是重庆、武汉、南京、南昌,新“火炉”是福州、广州、杭州,至于老四的位置,还有待定夺,老“火炉”武汉、重庆以及“新丁”上海、济南都将成为候选大热门,长沙竟两头都不靠!
据说这是凤凰卫视气象节目“凤凰气象站”根据气象资料客观评选的,我也不敢乱说什么。可在这“火炉之争”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各地政府都纷纷说自己够不上“火炉”,而当地老百姓都纷纷说自己是“火炉”。
就象长沙吧,湖南省气象台马上做出反映说:高温地区是变化着的,今年长沙在7月中旬出现了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梅雨期较往年有所拉长,出梅之日恰恰就是中伏之时,两大高温时段重合,出现了历史罕见高温,且持续时间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就不能简单的把它冠以“火炉”的称谓,因为要界定所谓的“火炉”,至少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意给城市戴上“火炉”的帽子,在科学上是不公平的。
而我从小就听说长沙是“四大火炉”之一的,老百姓的口传一直就是这样的,我人曾在外地几十年,给外地的朋友说起,也从来没有人质疑过。如果说长沙还不热,老天啊,那中国该有多么热了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精明的人士指出了症结所在:这是民众的一种福利诉求。
民众定义“火炉”的依据,是自身的炎热体验,争论之所以如火如荼的背后潜藏的,是对城市炎热不满的“趋同”,是对高温福利渴求的“趋同”。人们是想借助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内心的不满,是希望借着“火炉”的称号能促使政府发放更多的高温福利。比如那个“长寿”了47年之久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还要“暂行”多久?高温立法还有多远?比如高温补贴什么时候能得到真正落实?比如高温休假什么时候能够梦想成真?再比如,肉价上涨特殊人群能享受肉价补贴,那么高温来临,为了高温城市的市民能承受得起避暑电费,政府能否适当发放电费补贴?
而“火炉”的称号肯定是不受政府欢迎的,政府都在宣传打造“宜居”城市,而“火炉”的称谓,对应着城市环境的破坏和恶劣,对应着高温福利的稀缺和急迫。
不过,不管人们接受或不接受“火炉”的称谓,长沙一直很热,而且一年比一年更热,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当然,现代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对生活舒适的要求高了,对热或冷的耐受力下降了,这也是事实。我想即使政府给市民发了几个钱,那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全体市民要和政府一起努力,改善我们的环境,多栽点花,多栽点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