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马站、藻溪、渡龙避灾中心已建好,桥墩和金乡避灾中心也在紧张赶工,1196个避灾点覆盖到全县875个村居。作为苍南县第一民生工程,该县已基本实现“乡镇有避灾中心、村居有避灾点”,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由民政、建设、房管、国土、水利等五大部门联合组成的鉴定小组,正对该县各避灾场所进行安全鉴定,陆续挂牌。
去年4月,作为我市唯一被省民政厅确定为首批7个“避灾工程”建设试点单位之一,苍南在该县藻溪镇平水村、桥墩镇马渡村、沿浦镇三茆村、赤溪镇园林村分别建立了山洪灾害避难所。此后,避灾场所建设在全县铺开。以村居为基本单位,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全县875个村居建立了1196个避灾点,在全市率先实现避灾场所全覆盖。这些避灾点,有的是闲置的旧办公楼,有的是旧校舍,也有的是使用时间不多的纪念馆、宗祠、教堂等场所,通过修缮加固,盘活资源。
率先挂牌的藻溪流域避灾救灾中心,用的正是灵溪镇福利中心院利用率不太高的综合活动楼。首期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活动楼有四层,其中固定的避灾场所占3100多平方米,内设餐厅、医务室、避灾仓库和12个避灾室,可安置2000多人避灾。由于建设时就考虑用作避灾场所,一楼的地势比户外的地面足足高出很多。“这个避灾救灾中心,就建在灵溪和藻溪两大流域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段,涉及周边近7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采访时,负责建设的灵溪镇社会发展局局长谢作元表示,下一步,还将出台应急避灾管理措施,配备有关减灾、防灾知识和群众自救、互救知识图表,对当地灾民进行减灾教育。
有了避灾场所,有效的避灾机制当然也要配套跟上。据了解,根据灵溪、藻溪、赤溪、桥墩等六大流域地理位置特征,该县建立了6所避灾中心。除配置小型救灾仓库,储存床或席子、毛巾及食品外,还为辖区内和邻近避灾点转移安置人员提供应急物资。当然,还有驻点的民兵应急小分队和工程抢修队,专门负责辖区范围内的紧急救援排险和道路塌方等设施抢修,确保在第一时间赶到险情发生地,进行最快速度的抢险,减轻以往由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再执行的压力。
苍南县县长黄寿龙介绍,今年开始,该县还将山塘水库等水利防灾设施和标准渔港的建设,作为整个防灾减灾体系的扩展和延伸,在资金安排上予以财政倾斜,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全面提升和完善整个防灾减灾能力。目前,桥墩水库加固保安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汛期过后即可动工,吴家园水库除险加固也已完成初步设计。南北渔港群的建设,则将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全县3600多艘渔船能就近安全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