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你有多少时间花在了上网和看电视上?”一份问卷调查,本意是想真实了解孩子们暑期的生活状态,却不想一份份答卷都异常完美:电视只看半小时,上网只上半小时,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显而易见,这份调查问卷因为缺乏了真实性变得毫无意义,可它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孩子的“成人化”现象愈演愈烈了。
新闻事件
一份沉重的问卷调查
8月1日,杭城一小学的返校日。
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状态,学校对四五年级两个班44个孩子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孩子在暑期上网、看电视的情况。
“你暑假里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问卷调查开始前,记者和一个五年级的小姑娘闲聊。“看电视啊!”小姑娘的回答不假思索,“爸爸妈妈白天都去上班了,所以我就可以随时看电视。”“每天看多久?”“大概四五个小时吧。”
教室里还有几个学生在一起闲聊:“每天一个人在家里只能看电视、上网,太无聊了。”“我也是,都没人玩!”……
这个时候,老师都没有在场。
随后,班主任走进了教室,问卷调查正式开始。“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暑假生活,要真实回答啊。”班主任叮嘱。
只是几个很简单的问题:暑假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每天看多久电视,上多久网,是否有人陪伴,是否觉得孤独?
一些孩子苦思冥想,涂涂改改,问卷做了近半个小时。
结果让老师和记者都有些吃惊。
暑假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在收上来的44份问卷中只有4份选的是看电视,一半以上的孩子回答在看书。涂改的痕迹在好几份问卷上显现,先“电视”再“看书”。“电视只看半小时,上网只上半小时,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那个看电视5个小时的小女孩“不见了”。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回答,暑假过得很开心,“无聊”,“孤单”这样的词语早就销声匿迹。
新闻调查
孩子成人化表现多种多样
事实上,孩子成人化表现已经越来越普遍,不少老师都感同身受。
表现一:死要面子
“我在班上布置了作文题《我的家庭》,竟然有十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爸爸是公司的总经理,妈妈是医生,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收到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严老师有些哭笑不得:“几乎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家庭写得非常完美,有几个家里经济状况很困难的学生,也都说自己家住很大的房子、爸爸每天开车送他上学。”
表现二:想法现实
“现在的孩子好像都不愿意当值周生,说是值周既不能加分,又不参加评奖,想法比成年人还现实。”担任过12年班主任的王洁老师说,以前的学生都把“值周”当成是一种荣誉,但现在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会找各种借口推来推去的了。
表现三:金钱万能
“学校要求学生中餐自带碗筷,吃完后自己洗干净,但我发现班上有个女生好像从来不带碗筷,后来才知道,她竟然以每天放学后买零食为交换条件,让班上另一个女生帮忙带碗筷和洗碗。”景华小学的徐老师说,这个名叫佳佳的女生家境优越,平时除了让同学洗碗,佳佳连每周轮到的值日生也是出钱让同学帮忙做的。
新闻分析
先从家长开始转变
观点一:
这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
“儿童行为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孩子们思维、行为的成人化,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省立同德医院心理学博士徐方忠认为,孩子们过早成人化,一定程度上是受了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孩子们对成人思维、行为方式的模仿和学习,但同时也是他们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伪装、不诚实,都是孩子们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如果是善意行为,就不必太担心。”徐博士认为,“成人化”现象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应该出现的现象,只不过现在有了提前的趋势,所以关键还是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观点二:
先从家长开始转变
“孩子成人化,主要是成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沟通方式以及整个社会认同感及价值取向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万红坦言,孩子认为金钱万能,就是整个社会以金钱来衡量人的标准造成的,社会风气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又怎么去改变孩子?
而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者自然是家长,万红认为,“在家庭中父母都能够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