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景中村”,又被青山绿水环绕,但与风景名胜区和杭州“旅游胜地”的形象格格不入。“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灵隐村的村民不想唱,也不敢唱。
这一切,终止于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因种种原因,整整八年悬而未决的灵隐村整治难题,在2006年我市启动的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工程,以及今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的灵隐村蹲点调研活动中终于破冰前行。
王国平说
蹲点调研就要敢于正视矛盾、解决问题
经过一年的整治,如今的灵隐村已旧貌换新颜。新修建的农居整齐统一,村庄道路宽阔干净,家门口的小溪变清澈了,天线地线“蜘蛛网”不见了。各家各户不仅按照政策修建或新建了住房,不少人还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起了茶社、旅馆,日子越过越滋润了,村民的精神状态也为之一振。
其实,困扰灵隐村的问题由来已久,情况比较复杂,一直影响着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群众意见较多。村庄整治也只是让灵隐村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如何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实现“景区美、寺庙兴、百姓富”的最终目标,是推进灵隐新农村建设所必须破解的课题。这也是王书记继2006年我市开展基层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选择灵隐村作为联系点后,再次自告奋勇选择灵隐村作为蹲点调研点的初衷所在。王书记说:“灵隐村的村庄整治和长效管理是个难题,如果灵隐村的‘景中村’改造能顺利完成,相信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也能迎刃而解,我们一定要有胆识、气魄和毅力去完成这项工作。”
实践证明,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办好实事
3月21日至3月25日,灵隐村里来了一些“不速之客”——他们驻扎在村里,每个人都带着笔记本,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村民对村庄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村民们不知道,其实这是王书记蹲点调研的“先遣部队”。看着前来走访的调研组成员,村民心想:我们的村庄整治,市委、市政府一定很重视。没错!按照王书记的要求,灵隐村就要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的示范、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示范、世界级旅游景区的示范。
之后,灵隐村的村民就发现:就像去年灵隐村启动景区综合整治工程时一样,王书记又开始频繁地出入灵隐村。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白乐桥、九里松,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到一处,他都会仔细察看整治进展,走访农户,与村民拉家常,询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甚至连生活上的小事也不放过。通过考察调研和两次与村民代表座谈会,如何破解灵隐村的难题,在王书记的脑海里有了清晰的答案。
他说:搞好灵隐村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整治为人民、整治靠人民、整治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以“景区美、百姓富、班子强、素质高”的要求,千方百计地调动灵隐村“两委”班子、共产党员和全体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手抓整治,一手抓管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共建共享生态富裕新灵隐。要落实“三问四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纠正不符合政策的行为,务求不留一处隐患。
对在调研中村民反映的66个具体问题,王书记高度重视,并多次召集有关部门“会审”,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截至目前,66个具体问题中已有56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有些难点问题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延长茶叶地承包期限、办理九里松花苑“三证”、制定景区长效管理办法、加强村民素质培训和村庄日常管理等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已在王书记的关心督促下逐步落实解决。
村民说,王书记的每句话,都说到了心坎上
在王书记到灵隐村蹲点调研的那段日子里,村民们都觉得特别激动。每每看到他的身影时,正在忙着房屋整治的村民,就会朝书记挥挥手,跟书记打个招呼。平时在电视上见面的王书记,也会跑进农家,喝上一杯新炒制的龙井茶,与村民们唠嗑。听着王书记描绘的灵隐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村民们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彼此间的距离,猛然拉近。
4月2日上午9点,灵隐村6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聚集在村党员远程教育播放室,观看王书记关于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动员报告的实况直播。一位村民说:“我们村是王书记的联系点,前两天他又来到了我们村蹲点调研,现在听王书记的报告感到更加亲切、更有味道,句句都讲到了我们心坎上。”
变化,不仅仅只有灵隐村的村风村貌。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开始在书记蹲点调研谋发展活动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