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7日讯 黄浊的海水下,从宁波姚江过来的汩汩清流每天以每秒1立方米的流量通过,注入舟山本岛水库,输送到千家万户。靠着这条输水大动脉,舟山严重的旱情得以缓解,舟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了可靠的保障。来自舟山市三防办公室的统计显示,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从2003年启用至今,已累计引水5100余万吨,相当于5座满蓄的虹桥水库。
干旱成灾催生大陆引水工程
缺水,对于舟山这座城市一直是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一直制约着舟山经济社会的发展。据统计,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9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613立方米,只有全省人均的四分之一。资料表明,舟山平均每1.4年发生一次干旱,干旱是我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1996年舟山发生特大干旱,水库干涸、河道断流,海岛乡镇用船装水,城区实行定时定量供水,家家户户备用塑料桶装水,生产企业停产减产,最后用万吨轮从上海装水,以维持群众生活用水。这一年,全市因干旱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
面对水资源贫乏和干旱对舟山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舟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舟山发展水为先”的思路,为从根本上解决舟山缺水问题,决定实施大陆引水工程。1998年,大陆引水应急工程正式实施。引水工程全长76公里,管径1米,跨海段长36公里,工程投资3亿多元,设计引水工程规模为每秒1立方米(每日8.6万立方米)。这是迄今我国最长的跨海输水工程。工程克服了诸多困难,付出了千辛万苦,于2003年1月顺利通水。
通水当年工程就发挥重要作用
当年,舟山就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2003年发生的干旱是舟山市自1967年大旱以来最严重的一年,其严重程度大大超过1996年、1997年的大旱。1996年1~10月舟山全市的平均降雨量为880毫米,2003年同期仅665毫米(1967年同期为560毫米);1996年9月份本岛城区开始从上海装水,共装水68万吨。2003年8月28日,舟山市开始启用大陆引水应急工程,当年从宁波引水600多万吨。若没有大陆引水应急工程,舟山城区早已无水可供,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大大超过1996年。
2003年的干旱一直持续到2005年8月“麦莎”台风带来强降雨才结束。从2003年8月开始的引水也一直持续到2005年8月,共从宁波引水3622万吨。2006年舟山市又发生干旱灾害,旱情一直在持续发展,2006年8月16日开始重新启用大陆引水工程,至今已引水1500余万吨。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舟山市已从大陆引水5100余万吨。让我们来算算经济账,按每吨从岛外装水价20元计,这些水量需10亿元;而以目前1.5元/吨的大陆引水价格,约只需7500万元。这还不包括无水可供后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损失。大陆引水工程确保了舟山城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和国防建设用水的正常供应,有效地缓解了舟山本岛及邻近10余座缺水岛屿的旱情。使生活在舟山市区的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严重旱情没有明显的感觉,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大陆引水工程真正发挥了海岛生命线的作用。
二期工程可望明年开工
如今,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已接入到整个浙东引水工程的大传送体系中。2005年末,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启动,整个浙东引水工程开始实施。舟山是这个引水工程中地理位置最远的受益地区。2006年,舟山市大陆引水二期工程被列入到浙江省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20个建设项目之一,拟于2008年正式开工,并计划于2010年底前实现蓄水。该工程取水口位于宁波市姚江李溪渡,经跨海管道输水至舟山马目黄金湾水库。工程实施后,每年可向舟山输水7300万立方米,有望更好地解决舟山本岛水资源供求紧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