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9日讯
佑圣观路有个梅石园,里面有块梅石碑,听说正是因为这块碑,附近一带才被叫做梅花碑。相传这里在南宋时是德寿宫的后花园。
宋高宗(赵构)禅位做了太上皇之后,从皇宫移居到德寿宫颐养天年。他偏爱湖山泉石、亭台楼榭,其中有块玲珑的芙蓉石是宫中有名的一景。当年,石头旁还种植了一株古老的苔梅,梅石相映成趣。
世间曾有三块梅石碑
其中两块是乾隆皇帝摹制的
时间一晃到了明代,德寿宫早已经荡然无存,而这块芙蓉石却还兀自站立着,引来不少才子为它赋诗作画。其中,明代钱塘派画家蓝瑛画得最为传神,后来刻上了石碑,立于石头旁,再配上清初孙杕画的苔梅,成了名副其实的“梅石双清”碑。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杭州,逛到德寿宫遗址时,看到那块扑地断残的梅石碑和矗立在杂草丛中的芙蓉石,他叹了叹气,抚摩良久都不愿离去,赋诗说道:“傍峰不见旧梅英,石道无情迹怆情。此日荒凉德寿月,只余碑版照蓝瑛。”
当时陪同乾隆皇帝的地方官吏,一眼就看出了皇帝对芙蓉石和梅石碑的喜爱,也没问他的意思,等皇帝回京后,赶紧把芙蓉石用船送到了北京。
因为原来那块碑已经残败,到了乾隆三十年冬,乾隆皇帝又命人重新摹制了两块梅石碑,一块从北京送回到杭州,以存旧迹;一块和芙蓉石一起放进了圆明园,专门设一座“茜园”安放,并给石头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青莲朵”。
杭州的梅石碑1966年毁了
他在北大发现了仅存的一块
在圆明园历次的劫难中,芙蓉石和梅石碑竟一直未遭毁坏,但最后还是被拆散了。上世纪20年代,梅石碑被运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畔,重新站立起来,并按资料重刻了碑座和碑首,碑身是乾隆时候的旧物。它还被列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芙蓉石则转移到了北京中山公园。
不幸的是,杭州的那块梅石碑于1966年秋毁了。上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梅石碑的老杭州丁云川终于在北大发现了它的踪迹,并请拓碑高手拓下,将拓本珍藏家中。到了2005年,西湖博物馆建成,他将拓本捐献了出来。
“我最大的希望是能在现在的梅石园里,按拓本原貌恢复梅石碑。”丁云川说。现在,梅石园里也有一块“梅石双清”碑,是后人制作的,但因为没有摹本,只是按照历史记载大致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