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因为传说是诸葛亮发明而命名的,今年来,在温州、丽水市区,有许多小贩开始兜售一种“许愿灯”,它的原理结构和“孔明灯”一样,在灯上写下祝愿,点燃底部的燃料,灯会慢悠悠地升空。
但这些灯却极易烧着树枝,或者落到住户阳台引燃杂物,引发火灾。
温州有关部门几次查缴这种集祝福和危险于一体的“玩具”,引发争议。
放飞“孔明灯”成当地一景
其实放“孔明灯”在很多地方古已有之,但现在的年轻人对它更多地停留在听说阶段,很少有真正见过,更别说亲手去放了。
今年初,这种“许愿灯”忽然在温州流行起来,一些年轻人还在网上相约,到瓯江帆影广场一带放飞“孔明灯”。
夜空,红红的纸灯徐徐升空,每晚,广场上就会有小贩来兜售这种灯,价格5-10元都有。
慢慢这一活动,越过瓯江“飘”到了丽水,当地的防洪堤成了年轻人放飞“孔明灯”的“圣地”。在他们看来,“孔明灯”很漂亮也很喜庆。
记者了解到,这些“孔明灯”大多是从义乌进的货。
温州查缴“孔明灯”
放飞“孔明灯”的人觉得喜庆,但对住在附近的居民来说,就是另一种心情了。灯内火源高达80摄氏度,瓯江帆影广场附近住户多次反映“孔明灯”落在自家阳台引发小火灾,附近的木材厂、郭公山更是多次险些酿成事故。
8月3日,当天刮的是西北风,一盏“孔明灯”被刮进了江滨西路一户人家,把窗帘给点燃了。“灯飞进来后,就整个散开了,幸亏发现及时。”户主陈先生说。
现在每天晚上,陈先生都提心吊胆的,所有门窗紧闭,生怕有什么意外。像陈先生这样的住户不在少数。
因为看到帆影广场放飞“孔明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7月下旬时,温州当地执法部门联手,对此进行取缔,没收了数百个“孔明灯”。
但风声一过,帆影广场又“人如流、灯如久”。
“孔明灯”因何得名
按小贩的说法,古人放飞“孔明灯”是向上天祈福。在温州洞头县,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村民便在海滩上点上“孔明灯”祭祀海神,祈求平安,后来逐渐演变为一项民俗活动。
但温州市文联副主席金文平却认为,所谓“孔明灯”其实是一种祭祀的东西,“以前放这个灯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我们叫中元节,就是俗话说的“鬼节”。放灯是一种超度,而且放的时候人不能够在旁边看。”到底哪种说法准确,目前也无定论。
有关“孔明灯”的由来,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种灯像孔明先生戴的帽子,所以叫了这个名字;另一种说法则比较传奇,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他命人拿来白纸,糊成无数个天灯,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它们升空,然后营内的人咋呼:“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此计救了诸葛亮一命,“孔明灯”也因此得名。
“孔明灯”为什么会带来危险
再来看,“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其实道理和热气球一样: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孔明灯”为什么会带来危险?这与“孔明灯”的上升原理有关:当底部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开始降落,而在半空中,燃料还没燃尽,这时候撞上建筑物或者植被,就容易引发火灾。
如何安全放飞“孔明灯”
就像爆竹一样,该禁还是该放,“口水官司”缠身多年。既然这么多人喜欢放“孔明灯”,但它又的确容易引起火灾,那么我们能否想个办法,安全地放飞它呢?
设想一:在有放“孔明灯”祈福传统的洞头海岛,渔民们都不太担心会引起火灾,有网友建议,“孔明灯”在临海靠江一带,或者空旷、没有建筑物或植被等地方放飞,就可以避免火灾隐患;
设想二:像气球那样,不要让“孔明灯”放飞后自由飘浮,而是用一根细长的控制线控制其高度、方向,适当的时候收回来;
设想三:控制灯内燃料量,减少“孔明灯”的飞行高度和距离,这样至少能让灯在人能够控制的范围内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