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本报今起推出“切实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等系列报道和“节能减排、干在实处”系列典型报道,敬请垂注。
这几天,家住绍兴市越城区越都社区的陈始萍难掩喜悦之情:自己下岗在家赋闲已久且临近50岁了,没想到在政府的帮扶下,重新找到了一个面点师的岗位。
在我省,能够再次找回工作自信的何止陈始萍。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7.59万人,有17.51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6.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据今年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38%,是近四年来的最低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的民本情怀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全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让百姓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一位就业援助员与92户家庭的“希望之约”
陈玲玲,湖州吴兴区凤凰四社区的就业援助员。她称自己是政府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配备的“就业保姆”。凭着她的细心和热心,今年上半年该社区有9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至少一人就业。
居民洪顺水失业时已经53岁,妻子是一位残疾人,女儿也没有工作。做了30年馒头师傅的他,没别的技术,找一份新的工作很难。陈玲玲把他列入急需帮扶的对象,多方奔走,终于为其找到一个公司门卫的岗位,月收入900多元。洪顺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陈玲玲只是我省千千万万活跃在社区的就业援助员中的一员,政府的关怀正是通过他们传送到千家万户。
【政策点击】我省在先后出台6个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文件基础上,今年5月又出台了以城镇“零就业家庭”为重要援助对象的政策,规定城镇“零就业家庭”可享受就业优惠政策、政府买单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员“一对一”服务…… “关爱之策”为我省城镇就业困难群众照亮了就业之路。到今年年底前,全省将基本消除城镇3万户“零就业家庭”。
一位普通农妇的“美丽变身”
几年前,叶月仙是建德大慈岩镇童宅坞村普通农妇。可如今,她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毛线编织来料加工“经纪人”,在新安江、上马、大同等乡镇都有业务。仅在大慈岩镇,就有近千名农村妇女在她的带动下,从事围巾、披肩等编织品的来料加工,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门口挣到钱。
叶月仙说,今年6月至7月,她支付给其他“织女”的来料加工工资就达37万元。她说,成功创业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有政府帮忙联系业务、培训农妇手艺,自己才能带动这么多姐妹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政策点击】自去年我省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各地围绕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有创业意愿、具有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项目开发、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自2004年以来,已累计完成498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实现138.7万人转移就业。全省2500多个行政村已建立劳动保障机构或聘请专职人员,使农民不出村就能免费享受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一家五口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型”
近半个月来,湖州八里店镇毛家桥村村民陈小杰每天都跟着老师傅学习钳工技术。“再过几天,我就可以进车间当工人了。”说起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小陈有些激动,“我们以前是握锄头的,土地被征用后,因为没技术,找工作到处碰壁。多亏镇政府免费为我们开办了培训班,学了手艺,才在一家机械厂找到工作。”
小杰一家六口人,现在除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外,其他五人都顺利地成了“上班一族”。
【政策点击】我省在全国率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可以享受与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等的优惠和援助政策。我省全面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各地政府为被征地农民“量身定制”各类技能培训。即使被征地农民中的“4050”人员,经培训后未就业的,也可领取一定生活补助。截至目前,全省80%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被征地农民经过培训后,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