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人潮,满地挤碎的玻璃,无数被踩踏掉的拖鞋……在排队已是鲜见的今天,任是谁恐怕也无法想到,这样的场景,仅是为了看一场电影。
8月8日,是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开业8周年的日子,影院推出了当天电影票价一律8元的促销措施。然而让影院始料未及的是,超低的票价吸引了上万人,引起的一度混乱至少让5人因此而受伤。
有保安介绍,为买到票,不少市民凌晨就开始排队,由于人数太多,原定于8时30分开始的售票,被提前到了7时30分。至上午8时左右,购票者队伍已经向两边延伸至百余米外。而随着人员的增多,过密的人流最终导致场面失控,现场陷入混乱,自动扶梯因遭受人群挤压而损坏变形,扶手玻璃碎裂。为控制场面,不得不出动大批警察前来维持秩序,主办方也不得不关上大门。
影院负责人认为,是观众购票热情远超过预期,电影院自身保安力量的不足和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导致了事情的发生。但有关人士认为,这只是一个原因,当前电影的高票价和观众购买力的悬殊,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记者注意到,庆春电影大世界当天上映的影片为《导火线》、《变形金刚》、《多啦A梦》、《大雄的恐龙》、《男儿本色》、《不能说的秘密》、《生死格斗》等。除《导火线》和《不能说的秘密》刚上映不久,其他都是已经上映很久的影片。有许多人表示,超低的票价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表面上,这只是商家的一次促销活动,然而,熟悉内情的人士承认,这是杭城观众对电影票价格的一次敏感反应,而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电影的现状和电影市场价格的怪圈。
目前,杭州有浙江时代院线和星光院线下属的浙江庆春、奥斯卡、翠苑、众安电影大世界以及新华影都、西湖电影院、杭歌电影院等多家影院。平时,这些影院每场电影的票价大约在30~60元左右,部分大片的票价高达60多元。即便半价日,最低票价也在15元。而庆春大世界当天所有电影统一为8元的票价,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半价的半价”。
据悉,当天,影院足足准备了1.2万张票,结果不到4个小时,就被一抢而空。“在平时,即使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也才卖6000张票左右。”庆春电影大世界总经理刘敏健说。
电影爱好者孙小姐说,如果影院平时都能买到便宜票,哪会有这么多人一拥而上?“现在影院一直揽着高票价不肯放,偶尔放低身价,平时因票价太贵而放弃影院享受的老百姓当然会趋之若鹜。”
家住采荷新村的金女士说:“小时候一张电影票只要几角钱,现在一般的就是三四十元,像刚刚放映的《变形金刚》就要60元呢,想看也看不起啊。”
票价达到观众不能承受之高,许多人只能对电影院望而却步。
刘女士是一位影迷。人到中年的她以前总会隔三岔五进影院看场电影。但近五六年来,她几乎没进过电影院,“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起。”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先生都是大学毕业,两人的月工资加起来也有5000多元。在杭州,这样的收入应该也算过得去,她掐指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一张电影票一般是30元,如果去看,总不会一个人去,加上丈夫和孩子,这样一来,3个人光票价就得花90元。加上往来交通费、买点吃喝什么的,看一次电影再怎么省也得花上120元左右,“120元不算是个大数目,但却是她个人月工资的1/15,是整个家庭月收入的1/42。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必要的开支一大堆,花百十元看电影能不算奢侈?”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杭州电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仅在20%~30%。
事实上,杭州只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6.2亿元,按平均票价30元计算,共计8700万电影观众。而据有关资料,20世纪80年代初,电影票的平均票价是0.1元,全国每年有297亿观影人次,票房收入近30亿元。20多年的时间里,电影票价上涨300倍,票房却缩水近1/3。
一涨(票价)两跌(票房和观影人次),反映出电影市场的萎缩,说明观众正在远离电影。
而丧失了大多数观众的电影,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困境。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电影在整体上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老百姓不进影院,导致票房减少;票房减少导致电影投入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导致高质量电影产量减少;没有高质量电影,老百姓就更不进影院。
去年,杭州市下城区团委和区志愿者协会对在杭州农民工进行了一次文化生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000名外来民工中,有近九成的农民工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没有进过电影院。原因是因为“票价太高”。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杭州市委宣传部曾经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也显示:杭州电影院的票价过高,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
电影,曾经是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最爱,也曾风光红火了几十年。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的电影却渐渐地成为了一种奢侈消费,原本属于大众化娱乐、大众化消费的电影,结果几乎成了贵族享受的代名词,杭州超低票价引爆的热情不知能否警醒中国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