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增强执政本领的内在要求。我认为,破解难题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没出事不等于没问题,要在查深找准上下工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个县级组织而言,所管辖的基层单位多,所服务的群众面广,如果不注重发现问题,洞察矛盾,就会导致工作上的盲目和被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居安思危,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充分认识发展与矛盾并存的现实,坚决摒弃没出事就是没问题的思想,解决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对当前的社会情况、现实矛盾了然于胸,对潜在的问题能够准确预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一线。领导干部要牢记宗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倾听老百姓最直接、最真实、最迫切的呼声,查深问题,找准矛盾,把破解难题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和长期的政治任务,时时直面问题,处处解难化忧。
二、交办了不等于落实了,要在明确责任上下工夫。为政者,不仅要有抓主要问题的大气魄,也要有抓工作落实的细心思。对于查找出来的难题,要做到一手交任务,一手交责任,建立切实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确保难题包案落实到位。“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迎难而上,敢往矛盾窝里钻,敢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要推行难题包案调处制,根据领导职责分工和难题性质,归口分解落实,建立“一案一策一领导”的责任落实机制。要注重上下联动,明确解难的主要部门和配合单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干部的群体智慧。要落实限期办结制,排出破解难题时间表,定期公开调处进展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构建起一个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监督到位的难题破解工作体系。
三、抓过了不等于抓好了,要在创新机制上下工夫。破解难题,不能文件一发了之,开会一讲了之,必须逐件研究,分析成因,找准突破口加以解决。难题,必有难解之处。如果只是按老套路“出牌”,很难解决情况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因而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难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创新方式方法,对症下药去病根,一抓到底不留尾。要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掌握情况。要建立县班子领导集中会诊机制,定期召开汇报会,总结得失,交流经验,对一些突出难题及在破解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要建立合力攻坚机制,由县级领导班子牵头,部门乡镇倾力配合,通过现场办公、难题破解对策分析会等形式,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破难攻坚。
四、办结了不等于满意了,要在跟踪问效上下工夫。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专项行动的根本要求。需要破解的难题大都来自基层,来源于群众,难题是否破解,矛盾是否化解,得由群众说了算。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细心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设身处地为民着想。难题破解前,要问计于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难题“销号”前,要问意于民,取得群众认可;难题办结后,要问效于民,跟踪回访,真正让群众满意。同时,要巩固深化专项行动中实施的下乡接访、包案调处、集体会诊、督查考核、群众评议、责任追究等好做法、好制度,注重总结提炼,着眼务实管用,使之成为我们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更好地为民造福谋利,为民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