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0日夜,记于双林镇千亩山村
今天是我驻村蹲点调研的第二天。上午,走访了6家个私企业,主要涉及丝纺、磨料磨具、木业、汽车配件、不锈钢制品等产业。这些企业主大多是本地人,有的家属在本地。在和这些企业负责人交谈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社会责任感,正如星星研磨有限公司的老总徐金发所说的,“原先在外地办厂,想到自己是千亩山村出去的,现在做得像模像样了,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了。”于是,他在2001年把厂搬回千亩山村,和另一家富顺达纺织公司共同出资把附近的路都修了起来。这些企业在2002年至2006年间,向村里捐助了近5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千亩山村的道路交通面貌。同时,这些企业的用工解决了本村青壮劳力的就业问题,千亩山村有34户个私企业,从业人员近800余人。就职工来说,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到1500元,上班工资成了农户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在本地企业上班,既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又能够照顾到家里的基本农活。就企业来说,工源稳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企业为家乡做贡献,一方面是来自回报家乡传统观念的牵动,另一方面,也源于当地村班子、村干部倾心服务带给他们的感动。这两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一个只有1600多人的村,竟能有这么多的企业落户?来自安徽的泰斯普汽配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念全是这么回答的,“主要靠村干部,来这里我既安心又放心。”他的妻子是双林人,出于对村班子的信任,现在他把家都安在了千亩山村,一心一意搞企业。
建设新农村,党政是主导,农民是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千亩山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很快,特别是个私经济比较发达,还且企业主都愿意为村里的建设出资出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常常想,共建新农村,“村企结对”是个好方法。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企业支持农村这么一条途径,既可行,又是凝聚各方力量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千亩山村企业家的这些自发行为,其实就是这个方向的一种基本雏形。在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南浔区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通过社会事业共建、群众实事共办、党建工作共抓、经济发展共推,采取邻里式、回报式、结亲式、牵线式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村企结对”活动,全区共有152家企业与152个行政村结成共进对子。近几年来,企业已资助行政村各种金额达近千万元,为农民群众办实事372件,各行政村也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并在土地、厂房等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村企结对”取得了初步成效。
南浔区个私经济发达,有这样的优势,能不能通过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进而在全区形成这么一种良性互动的格局,应该是我们接下去思考的重点。我想,通过“村企结对”这样的模式,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强劲的动力,“村美、户富、人好”的新农村新面貌也必会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得到实现。